作者:王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劉玉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耳炎是一個常見病、多發病。
大家經常說耳朵疼、發悶、流膿了,得中耳炎了,到底是哪個部位發生炎癥了呢?
先來了解一下耳朵的解剖結構。
耳朵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就是我們的耳廓和外耳道,內耳就是神經細胞所在的地方,中耳就是中耳炎發病的部位,包括鼓膜、聽小骨、乳突、還有咽鼓管。中耳是通過咽鼓管與外界相連的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中耳里邊的黏膜和骨質發生炎癥,就叫中耳炎。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中耳炎的發病率是很高的,嬰幼兒、兒童可以得,老年人也可以得,中耳炎是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的。
一、化膿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中耳炎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礙引起的,中耳通過咽鼓管跟鼻咽部相連,咽鼓管功能不好,感染可以從鼻腔經咽鼓管逆行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礙的原因特別多,比如感冒、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都可以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礙。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全身感染也會引起中耳炎,主要見于兒童,比如猩紅熱,高熱,通過血液傳播,導致中耳黏膜感染,引起中耳炎。
鼓膜發生穿孔,外面的污染物,細菌、病毒,就會進入到中耳內,也可以引起中耳炎。
中耳感染的途徑主要就是以上這三種。
二、化膿性中耳炎會引起聽力下降嗎?
化膿性中耳炎早期在流膿之前,會有耳朵疼、耳朵悶、耳朵響。嬰幼兒不會用語言表達,就會出現哭鬧,抓耳朵,煩躁等各種表現都出來了,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耳朵響一般是嗡嗡地響,呼呼的,像吹風一樣的聲音,
在急性期沒有及時治療,中耳內的膿液就會越來越多,積聚在里面,就會把鼓膜穿破流到外面來,剛開始流的膿可能是黃色的,稀的,逐漸變濃稠,然后變成白的、黃的、綠的,有時候是黃綠色的,有臭味。
到急性期后期,鼓膜穿孔,膿性分泌物流出來后,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就會出現傳導性聽力下降、耳鳴。因為中耳起傳導作用,把外面的聲音放大傳導到內耳,傳導作用沒有了,聽力就會受到損傷,到晚期如果影響到神經細胞,還會導致感音神經性聾。
出現耳疼、耳悶,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特別是感冒后出現耳朵疼,聽力下降,要警惕中耳炎,醫生會做耳鏡檢查,聽力檢查,耳部顳骨CT檢查,看看炎癥有沒有破壞周圍的結構,有沒有并發癥,有時候對膿液還要進行細菌培養,針對性的用抗生素治療。
中耳炎不能拖,要及時治療,以免引起全身并發癥和顱內并發癥。
三、化膿性中耳炎怎么治療?
急性中耳炎,突然出現耳朵疼、聽力下降、頭疼,主要是咽鼓管功能不好導致的,主要是恢復咽鼓管的功能,用噴鼻腔的藥物治療,目的是讓咽鼓管通暢,達到治療中耳炎的目的。
單純慢性中耳炎,用藥物能控制住,抗生素滴耳劑滴耳,口服抗生素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長久治不好的,可能是發生耐藥了,抗生素不管用了,也可能有一些病灶比較隱匿,藥物到達不了。如果老流膿,聽力也不好,擔心膿液會破壞骨頭,進入腦內,那么就要通過手術把病灶切除干凈。
嚴重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要切除乳突,把病變切除干凈后,把穿孔的鼓膜再修補上。
另外,中耳炎遺留的鼓膜穿孔,一定要修補好, 臟東西就不會進入中耳內,避免復發,同時還會提高聽力。
無論是急性中耳炎,還是慢性中耳炎,及時治療都是能治好的,一般不會遺留后遺癥,重要的是預防。
四、怎么預防中耳炎?
中耳炎主要是咽鼓管功能不好導致的,所以要注意保護咽鼓管功能,怎么保護?就是保護鼻子、保護嗓子、保護上呼吸道,避免感冒,有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要及時治療。
同時保持生活規律,注意飲食,少吃辛辣,刺激性,油膩的食物,清淡飲食,吃一些蛋白質高的,維生素高的,蔬菜水果類的食物。另外抽煙,喝酒,對上呼吸道沒有好處,很容易引發炎癥反應,建議戒煙戒酒。身體處于一個健康的狀態,才能避免中耳炎的發生。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