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慧霞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
審核:譚先杰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女性懷孕后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很多女性在懷孕二十幾周左右時發現血糖升高,之前血糖都是正常的,這種情況稱為妊娠期糖尿病。對于懷孕前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情況,通常稱之為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懷孕后,因機體內分泌及代謝發生改變,出現以血糖增高為主的糖代謝紊亂,一般在懷孕二十幾周后出現,所以懷孕二十四周后,會常規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正常值為:空腹血糖小于5.1mmol/L,1小時后血糖小于10mmol/L,2小時后血糖小于8.5mmol/L。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以上任意一項指標超出正常范圍,均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一、哪些女性容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
年齡較大的孕婦,尤其年齡超過35歲。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胰島代償能力可能會逐漸減弱,從而影響血糖。
懷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懷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我們可以通過BMI,也就是體重指數,簡單判斷是否超重,即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如果超過24Kg/m2,就是超重。
懷孕前體重在理想范圍,但孕早期和孕中期體重增長太快的孕婦。這類孕婦通常在孕早期和孕中期飲食過于豐富,攝入過量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在體內進行堆積,導致孕早期和中期體重過度增長,同時增加了機體的代謝負擔,容易發生糖尿病。
一級親屬有患糖尿病的孕婦。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孕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高。如果在第一次妊娠時,就得過妊娠期糖尿病,雖然產后血糖恢復了正常,但下次懷孕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懷孕時需要高度小心。
第一次妊娠分娩過巨大兒,或曾經分娩過不明原因的死胎;妊娠期反復出現陰道炎癥,或者泌尿系統的感染;妊娠早期尿糖,或空腹尿糖呈現陽性。這些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當然,有高危因素并不意味著肯定會得妊娠期糖尿病,只是得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高一些,在孕早中期要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進行運動,將孕期體重維持在合理范圍,從而減少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
二、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癥狀?
與糖尿病合并妊娠相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程度要輕一些。
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沒有明顯癥狀,比如口渴、多飲、多尿等,少數患者可能表現為反復出現陰道炎癥。
一般也不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比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以后得糖尿病的風險大嗎?
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懷孕期間,孕婦體內拮抗胰島素物質增加,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妊娠中后期糖代謝失衡,從而出現血糖增高。
分娩后雖然胰島素抵抗減輕,糖代謝恢復正常,但隨著年齡增加,糖尿病可能會再次出現。
也就是說有過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再次懷孕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同時隨著年齡增加,將來發生糖尿病的機會也會增加。
**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何治療?
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后,絕大多數孕婦只需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即可,無需用藥,平時注意監測血糖。
醫生會根據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長、孕周等多方面因素,為患者提供健康的飲食指導。
飲食全天總能量攝入在1800-2200卡之間,每天少量多餐,即在早餐、午餐、晚餐的基礎上再有三次加餐。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要積極配合醫學營養治療,選擇合理飲食,既能控制得住餐后血糖,又不至于因為控制得太過分,導致胎兒營養不足。
如果飲食、運動無法將血糖控制到孕期要求的目標,患者就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通常醫生會建議口服降糖藥或者打胰島素。
需要注意的是,從確診妊娠期糖尿病到最終分娩的時間,通常都很短,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一旦發現高血糖,要盡快將血糖控制下來,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不能波動太大,以免胎兒一直暴露在高血糖的環境中影響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分娩后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有利于血糖恢復,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注意飲食,注意監測血糖,預防將來發生糖尿病。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