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郭凱(西南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李媛(昆明理工大學科學技術院)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人們在埃及旅游時,總是被古埃及雄偉壯觀的古代遺跡所震撼,可是,恢弘壯麗的古埃及皇室陵寢,并不能反映當時平民的生活狀態。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如此飽含巧思的人文奇觀,其中定然蘊藏著技藝高超的專業建筑師的心血,那么,當時的奇觀設計者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驚世發掘:王后谷旁的工匠村

1906年2月15日,在埃及尼羅河畔的代爾麥地那(Deir el-Medina)古村落遺跡出現了兩個歐洲人,他們分別是來自于意大利和英國的考古學家埃內斯托·斯基亞帕雷利(Ernesto Schiaparelli)和亞瑟·韋戈爾(Arthur Weigall),兩人顯然是有備而來。

代爾麥地那所在的盧克索(Luxor)地區是埃及最著名的考古遺跡之一,這里有舉世聞名的帝王谷,聲名顯赫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圖 1)就安息于此。

此地氣候酷熱干旱,但2月早春天氣稍涼,適合進行野外考古作業,斯基亞帕雷利是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的時任館長,他兩年前發現了拉美西斯二世最寵愛的女人——奈菲爾塔利(Nefertari)王后(圖 1)的陵墓,這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女人去世后被厚葬于盧克索王后谷。

圖 1.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上)和王后奈菲爾塔利(下)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誰建造了這些規模龐大,建筑精美的陵墓?他們的生活狀態是怎樣呢?

這些問題同樣縈繞于這兩位考古學家心中。

于是,他們來到了代爾麥地那尋找答案,因為這個王后谷旁的古村落傳說是古埃及工匠聚居地。他們爬上古村落邊的一處懸崖,打開了一座從未發掘過的墓穴(墓室編號為TT8)。研究發現這個墓穴的主人是一對生活于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夫妻,丈夫是建筑師,名叫Kha,妻子叫Merit(圖 2)。

令人吃驚的是,這對夫婦雖不是皇親貴胄,墓室內的隨葬品卻多達500件,成為迄今為止發掘出來的最完整,隨葬品最豐富的古埃及新王朝時代平民墓葬。這對富有的平民夫婦墓葬發掘后,在考古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圖 2. Kha和Merit墓穴(TT8墓室)中發掘出的Kha塑像(上),Merit面具(下)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這些隨葬品多數被斯基亞帕雷利帶回了都靈埃及博物館,后者憑借豐富的埃及文物館藏成為世界第二大埃及文物博物館(僅次于埃及國家博物館),是古埃及學的重要研究基地。于是,圍繞著收藏于博物館內的Kha 和Merit隨葬品有了更精彩的故事。

盲盒揭秘:等待百年的技術突破

被收藏于都靈埃及博物館的Kha 和Merit的隨葬品非常豐富,有彩繪木箱、家具、首飾、測量工具、梳妝品、紡織品、雪花石膏罐和盛放于器皿中的食品(圖 3)。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隨葬品中還有許多密封的容器。

這些容器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對于斯基亞帕雷利來說是個謎。

然而,斯基亞帕雷利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做出了一個很有遠見的決定:不允許工作人員打開這些密閉容器。將這些考古“盲盒”連同里面所保存的秘密留給了后人,等待他們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揭秘吧,這一等,就是一百多年!

圖 3. Kha 和Merit隨葬品中的手鐲(圖1)梳妝品(圖2)

測量工具(圖3)棋具(圖4)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當人類文明跨入到21世紀之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無創或微創”考古研究條件日趨成熟。2017年,為實現斯基亞帕雷利館長當年的夙愿,都靈埃及博物館啟動了一項代號為“TT8工程”的研究課題,計劃聯合國際上埃及考古、文物修復、歷史、遺產學的“各路好手”,對保存的Kha和Merit所有文物(來自TT8墓室)進行全面研究,計劃在2024年完成該項目,為博物館的200周年收藏慶典獻禮(1824年,博物館收藏了第一批來自埃及的文物)。

在這個項目下很快聚集了12支研究團隊,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各種尖端前沿技術研究館藏文物。其中,一支意大利英國聯合團隊報道,通過中子和伽馬射線技術“無創”研究了一個密封雪花石膏瓶和金屬瓶,成功探測到了里面含有動植物混合油,給考古學界帶來了驚喜(圖 4)。然而,考慮到密閉容器內混合物化學成分復雜,此類探測技術還不足以基于實物鑒定判斷內容物成分從而給出更明確的答案。

圖 4. 研究人員拍攝的雪花石膏瓶和金屬瓶照片(左上、左下),中子射線照相術成像照片(右上、右下)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6

更大的驚喜來自意大利比薩大學Ilaria Degano研究團隊。他們設想,既然密閉容器中的物體不易獲取,那就來個“聞香識文物”,從密封容器內物質的揮發氣體下手,利用尖端分析技術,從這些密封數千年的氣體中間接判斷出容器內容物。他們采用的是同樣走過了百年歷史,已經發展為龐大分析體系的質譜技術。

此處選擇的是離子流動管質譜(SIFT-MS)技術,這個技術原被用于定量分析混合樣品中的微量氣體,例如醫療健康領域的人類呼氣分析、環境空氣質量檢測、車輛尾氣快速分析、食品科學領域的風味分析等,但現場應用于考古領域還是第一次。事實上,它所具有的操作簡便、靈敏快速、樣品測試前不需要特殊預處理等特點正好契合了本次考古研究中“無創或微創”的現場測試要求。

整個研究過程和博物館展覽并行不悖:文物照常展出,研究同時進行。

研究人員挑選了大約50個隨葬品文物,其中絕大多數是未研究過的密封容器。在每次采樣分析前一周,待測文物會被研究人員套上一個定制的惰性透明袋,以便使待測文物與環境隔離,而待測文物的展覽不受影響 (圖 5)。于是,這段時間來參觀博物館的游客可能會有一絲納悶:為何展廳里有些瓶瓶罐罐穿上了“透明雨衣”?

圖 5. 展廳內包裹定制惰性透明袋的待測文物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考慮到容器內物品揮發氣體在上部,研究人員將探測儀器前端的細針插入容器的頭部或頸部,盡量接近內容物,并設置空白對照組,將所獲結果與數據庫、標準品和參照物進行比對分析 (圖6)。

圖6. 對密閉文物進行采樣分析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研究發現這些容器內氣體化學成分中,有胺類化合物(其中相對含量高的三甲胺、二甲基亞硝胺屬魚干特有)、單萜烯及植物芳香樹脂(如安息香)、部分醛類化合物(來自古老的蔬菜和水果,這或許是博物館展覽廳有微微果香的原因)以及含硫化合物、芳樟醇、呋喃和糠醛衍生物(來自面粉或酒)以及來自蜂蠟的單羧酸、醛類和長鏈烴、來自動植物油脂的乙酸、丙酮、單羧酸和醛類等。根據考古分析,容器內的蜂蠟可能是化妝品成分,而圖6中的雙耳瓶極有可能是裝酒容器。

這項研究成果一經報道,立即引起了學術圈內外的濃厚興趣:原來我們還可以“聞”出幾千年前的歷史。有人甚至建議,以后博物館可以考慮開發一項讓游客聞一聞古代氣味的體驗活動(當然嘍,這樣的氣味是否會讓人感到不適此處先按下不表)。

昨日重現:皇家建筑師的幸福時光

綜合各類考古研究成果,我們不妨大膽想象一下3400年前Kha 和Merit的生活場景:

尼羅河西岸陽光明媚,暖風習習(圖7),代爾麥地那村里居住著家境殷實的皇家建筑師Kha夫婦。Kha 因其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管理能力,深得埃及皇室信賴,他先后擔任了三位法老的陵墓工程負責人。

作為“三朝元老”,他在工匠村里享有很高的威望。Kha夫婦育有兩兒一女,平日里享用著豐富的食品和美酒,使用取材自遙遠的東方的奢侈品安息香,女主人喜歡精美的首飾和時尚的蜂蠟膏化妝品。他們彼此恩愛,琴瑟和鳴,相約永遠幸福生活在一起……

于是,這場盛宴穿越了數千年……

圖7. 尼羅河西岸盧克索地區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8

編輯:孫晨宇

參考資料:

1.Bianucci R, Habicht M E, Buckley S, et al. Shedding new light on the 18th dynasty mummies of the royal architect Kha and his spouse Merit[J]. PloS one, 2015, 10(7): e0131916.

2.Kitchen K A. The Life and Times of Ramesses II, Pharaoh of Egypt[J]. Ancient History Resources for Teachers, 1984, 14(2): 65

3.埃及-工匠村,皇家建筑師Kha墓(TT8)-都靈埃及博物館藏品(2):生活用品:化妝品、衣服、床椅等【200多幅圖】 - 知乎 (zhihu.com), 網絡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22540661.

4.Barras C. Ancient smells reveal secrets of Egyptian tomb[J]. Nature. 2022,604(7906):414.

5.La Nasa J, Degano I, Modugno F, et al. Archaeology of the invisible: The scent of Kha and Merit[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22, 141: 105577.

6.Festa G, Minniti T, Arcidiacono L, et al. Egyptian Grave Goods of Kha and Merit Studied by Neutron and Gamma Techniques[J]. Angewandte Chemie. 2018 Jun 18;57(25):7375-7379.

7.?paněl P , Smith D. Selected Ion Flow Tube (SIFT) Appl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M].Encyclopedia of Spectroscopy and Spectrom.etry(Third Edition),2017, 56-68.

8.漫步埃及(上):盧克索 (douban.com), 網絡鏈接:https://www.douban.com/note/712573857/?type=like&_i=6752804Ek_KM3b,7270768H8IYxhq.

(注:文中拉丁文部分應為斜體。)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