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出現器官受累及功能障礙時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臟器受累的疾病,隨著不同臟器的受累,膳食需要根據疾病進展、器官受累及功能障礙情況進行相關調整。
例如,腎臟是常見的靶器官,當出現顯著的腎病綜合征(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水腫)時,膳食需更加強調低脂肪、低鹽(<6 g/d)攝入,需要嚴格控制植物油攝入不高于25 mL/d,限制深加工食品、動物油、烘焙食品等高脂食物。
此時,充足優質的蛋白質攝入也是飲食重要的要求之一,富含高生物價優質蛋白的奶、蛋、大豆、肉、禽、海產類應根據患者的代謝需要予以定量增加。
而另一方面,當疾病進展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時,蛋白質的攝入就更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精細定量了,醫生需根據腎臟功能的評價及患者的代謝需求進一步規劃患者的蛋白質攝入,定量調控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
此外,隨著腎臟功能的下行,可能出現的高鉀、低鈣、高磷等電解質紊亂也需膳食攝入的并行調整。
(2)當藥物治療出現代謝副反應時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多種治療藥物具有復雜的代謝副反應,患者往往需要關注膳食攝入的健康要求,盡量減輕藥物副作用。
例如,皮質醇激素可以加重水鈉潴留、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促進血脂異常的發生,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糖升高,向心性肥胖;誘發骨質疏松和股骨頭壞死。
因此,接受皮質醇激素治療的患者,應嚴格限制食鹽及加工食品攝入,減少富含飽和脂肪的動物油脂、內臟等食物,避免過量精制糖、添加糖食品攝入對血糖帶來過大負荷,鼓勵富鈣的奶制品(>500 mL/d)、豆制品、海產品,并保證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性食品及多樣化的新鮮蔬菜攝入。
此外,如皮質醇激素治療合并出現了消化道潰瘍、出血等顯著胃腸道反應時,患者需根據胃腸道功能調整為少渣流質/半流質膳食,甚至一定時期內需選擇腸內營養液或予以暫停經口進食,給予靜脈輸注腸外營養支持。
(3)當病程進展出現消耗癥狀時
系統性紅斑狼瘡作為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常伴隨著顯著的消耗癥狀,消瘦、食欲下降、乏力等癥狀,很多患者及家屬對如何在膳食攝入方面進行適時的調整以改善營養支持十分關切。
針對已經存在攝入量下降、營養狀況損耗的患者,建議通過咨詢營養(醫)師進行對癥支持,緩解消化系統癥狀,調整飲食以鼓勵患者攝入更多富能量及蛋白質的食物,提高胃腸道耐受性,改善營養狀況。
【解決方法】
營養(醫)師在咨詢過程中會基于患者的病史及膳食狀況,計算患者每日能量及各類營養素需要量,進行餐次安排的建議,制定食譜。
必要時還需在醫師的建議下予患者進行口服營養補充劑的使用加強支持。膳食的加強和營養的支持是一個連續隨訪的過程,若患者經口膳食不足,經營養咨詢調整膳食及加用口服營養補充劑后1周以上膳食攝入還未改善,或攝入量低于推薦量的60%持續1~2周,則需要經醫生的評估進一步強化,給予包括腸內營養和/或腸外營養在內的人工營養支持。
這一系列的營養支持方式選擇應該遵循階梯治療原則:由營養咨詢教育(可加用口服營養補充劑),依次向上晉級選擇腸內營養管飼、部分腸外營養+腸內營養、全腸外營養。
▌本文科普選題源自《協和醫學雜志》2022, 13(2)論文【協和醫學雜志】來自《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發展報告2020》的啟示
李融融
陳偉
編輯 丨劉洋 趙娜
審校 丨李娜 李玉樂 董哲
監制 丨吳文銘
【版權聲明】
《協和醫學雜志》倡導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歡迎轉載、引用,但需取得本平臺授權。如您對文章內容及版權存疑,請發送郵件至medj@pumch.cn,我們會與您及時溝通處理。圖文內容僅供交流、學習使用,不以盈利為目的;科普內容僅用于大眾健康知識普及,讀者切勿作為個體診療根據,自行處置,以免延誤治療。治病就醫相關需求請于北京協和醫院APP線上或線下就診。
來源: 協和醫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