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宮頸癌在全球范圍內,大概每年有60多萬的新發病例,大約每兩分鐘就有一位婦女因為宮頸癌而死亡。

宮頸癌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若能在病變早期進行篩查,就能阻止癌變的發生、發展。宮頸癌篩查的重點,是在無自覺癥狀時期,發現癌前病變,及早進行臨床診治,從而預防、阻止癌變的發生。

今天,我們邀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呂衛國教授,和大家聊一聊宮頸癌。

呂衛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衛健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衛生領軍人才,浙江省“萬人計劃”杰出人才。浙江大學求是特聘醫師。國家婦產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牽頭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宮頸癌篩查與干預新技術及方案的研究”牽頭人。浙江省子宮惡性腫瘤診治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婦科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圍繞宮頸癌防治、卵巢癌診治、子宮內膜癌診治以及年輕惡性腫瘤患者的個體化人性化保留生育和生理功能的治療等領域展開科學研究及臨床新技術推動,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他牽頭開展的“宮頸癌篩查與干預新技術及方案的研究”項目,建立了中國人群宮頸癌篩查數據庫,展示了我國不同地區的HPV感染及亞型分布流行資料;研發了基于RNA 分子標記物的宮頸脫落細胞高通量miRNA檢測試劑盒,完成了大規模的人群驗證;并比較該試劑盒與美國一線、初級篩查工具cobas試劑盒,證明其篩查效能,有效推進HPV試劑盒的國產化進程。相關成果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和國家發明專利2項,對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宮頸病變篩查策略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接種過HPV疫苗不意味著萬事大吉

HPV病毒是絕大部分宮頸癌的罪魁禍首,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倡導各國:到2030年應使90%的女孩在15周歲之前完成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接種。

但注射HPV疫苗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常見的14種高危型HPV病毒可以導致大約90%的宮頸癌,但目前的疫苗并不能全覆蓋所有高危型HPV病毒型別,所以完成HPV疫苗接種之后宮頸癌篩查也必不可少。

前段時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就接診了一個注射HPV疫苗后依然不幸中招的患者。35歲李女士平時很注重身體保養,早在8年前就專門跑到香港注射了HPV疫苗,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遠離宮頸癌。

去年,她生完二胎后查出子宮肌瘤,一直定期隨訪。一次B超檢查時,當地醫院醫生發現她子宮粘膜腔增大,血供豐富,高度懷疑宮頸癌,后轉院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做了宮頸管活檢,最終確診為宮頸癌。

HPV疫苗接種和宮頸癌篩查是預防宮頸癌兩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對于年輕女孩,接種疫苗是更有意義;對于成年女性,疫苗接種和定期篩查都很重要,如果HPV和宮頸細胞學檢查雙陰性,則可以每3-5年體檢一次。此外,對于有異常陰道流液、性交出血等癥狀的患者即使是篩查雙陰性,也應該到正規醫院行婦科檢查,以免于漏診少見的非HPV相關的宮頸癌。

宮頸癌病因相對明確

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有重要意義

宮頸癌的發生有兩個特點——

第一、病因相對比較明確。宮頸癌的病因就是高危HPV感染。當然這個癌癥的病因明確之后,人類已經開發了第一個癌癥的預防性疫苗,就是HPV疫苗。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一級預防。通過疫苗的接種來阻止高危HPV的感染,從源頭上來消除子宮頸癌。當然,這是針對宮頸鱗癌。其他非宮頸麟癌,病因相對更為復雜。

第二、有非常明顯的癌前期病變。宮頸鱗癌的發生一定會經過癌前期病變。所以我們采用的二級預防,也就是通過篩查,來發現這個癌前期病變。篩查出來的癌前期病變,可以通過正確、規范的治療,達到消除宮頸癌的目標。

需要提醒的是,HPV疫苗的接種不能替代宮頸癌篩查。打了HPV疫苗以后,還要進行常規宮頸癌的篩查。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意義在于——可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一般 HPV 感染無需治療

人乳頭瘤狀病毒(HPV)與宮頸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指出,HPV感染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其感染率高低主要取決于人群的年齡和性行為習慣。我國有兩個高峰:

年輕的性活躍女性宮頸部位HPV感染率最高,感染高峰年齡在20-25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宮頸HPV感染率明顯下降;我國以人群為基礎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女性存在第二個HPV感染高峰,在40歲-45歲左右,這一方面與大年齡段女性免疫功能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對新發和既往感染的清除能力下降,從而更容易發生持續感染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其本人或配偶與新的性伴侶接觸而發生感染有關。

HPV感染和性相關,但需要注意的是,性接觸并不是唯一因素,也可能存在其它途徑引起人體發生HPV感染。盡管極大部分宮頸癌是由 HPV 感染引起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感染了 HPV 就一定會發展成宮頸癌。

90%的人在感染后的一定時間內會出現逆轉,即HPV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不導致長期危害。再加上目前還沒有療效明確的治療HPV感染的藥物,因此一般 HPV 感染無需治療。

HPV精準篩查可以篩選出宮頸癌高危人群

HPV精準篩查,全稱是HPV分型和整合檢測,是采用液相探針雜交捕獲和高通量測序對HPV的常見且致病的18種亞型進行捕獲測序,明確HPV感染的具體分型,并分析病毒與被感染者基因是否整合的一種檢測手段。

這項檢測和我們日常取細胞學檢查的方法一樣簡單無創,要求患者盡可能在非月經期,48-72小時內沒有性生活和陰道用藥的情況下,來醫院由醫生做婦科檢查,用專用的取樣刷刷取宮頸的脫落細胞,并保存在細胞保存液里送檢。

這項檢測主要是用于一些宮頸篩查有異常的患者的風險估計,所以,嚴格來講這是一項更高端的篩查手段,通過這樣的檢測,可以幫助醫患雙方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毒感染狀態,估計患者日后發生病變的風險,以及已經發生輕微病變的患者日后加重及惡變的風險。

HPV整合狀態的精準篩查,就是準確地檢查HPV基因組是否和感染者的基因組發生了整合,從而對高危HPV感染者進行風險分層,引導高風險人群及時診治,低風險人群按時復診,對不同風險的人群制訂個性化的治療、隨訪、復查計劃。

妊娠期也建議做一下宮頸癌篩查

全球癌癥年鑒數據顯示,在妊娠期發生的惡性腫瘤中,宮頸癌僅次于乳腺癌,排到了第二位;近些年來,隨著宮頸癌發病的年輕化,女性妊娠意愿的延遲,我國三孩政策開放等原因,妊娠期宮頸癌的發病率也有顯著上升。

在一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法國,幾乎所有孕婦都會進行常規的妊娠期宮頸癌篩查;而國內這項檢查的普及還有待提高,比如浙江省的妊娠期宮頸癌篩查數,還不足孕產婦總數的1% 。

為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專門開設了妊娠期宮頸疾病篩查門診,為有生育計劃及已經懷孕的有需要孕婦,提供有針對性的檢查和治療。

妊娠期進行宮頸疾病篩查的主要目的有三個:

第一,及早發現宮頸浸潤癌,并根據不同病情采用個體化治療;

第二,發現宮頸癌前病變,根據程度不同,決定監測的頻率及產后治療方案;

第三,妊娠期如有高危HPV感染或宮頸癌前病變,早產或流產率會有所上升,因此對這類孕婦應加強孕期管理,定期監測宮頸管長度,避免流產早產發生,改善圍產兒預后。

哪些人需要做妊娠期宮頸癌篩查?

國內外的診治指南一致建議,只要妊娠前一年內未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孕產婦,都應該在孕期或產后進行宮頸癌篩查。首次篩查的時間,建議孕12-26周更為適宜,當然孕20周后子宮穩定性增加,安全性更為推薦。如果孕期錯過了宮頸癌篩查,產后42天仍然是比較好的篩查時機。

篩查的方式以宮頸細胞學聯合高危HPV的聯合篩查更為推薦。

妊娠期宮頸癌篩查會有風險嗎?大量臨床數據顯示,妊娠期宮頸癌篩查是非常安全的,不會引起流產、早產或感染等嚴重的并發癥出現。

一項來自于國內的大樣本回顧性研究也發現,妊娠期宮頸癌篩查的主要并發癥就是少量陰道流血,出血量也僅為5-20ml,局部壓迫5-10分鐘即可止血,沒有嚴重的妊娠期并發癥發生——所以,妊娠期宮頸癌篩查是安全可靠的。

橙柿互動記者 林琳

通訊員 孫美燕

來源: 都市快報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