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報道,近日,歐洲航天局發布了一位藝術家關于“天基太陽能”的概念圖。圖中,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陽能發電站產生的能量向發射地球。

早在幾十年前,美國航空航天工程師彼得·格拉賽就提出了將光伏發電站送入太陽能衛星群的軌道的方案。他的計劃是,建立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陣,以此聚集大量的陽光,通過光電轉換原理進行發電,之后以微波的形式將其產生的電能輸送到地球上,接受整流后重新轉變為電能送入全國供電網。

日前,有報道稱歐洲空客第一個天基太陽能衛星原型機測試成功,空客公司已演示了可以從太空輸送太陽能電力的光電發射技術,空客公司現在已經展示了這種新技術概念如何在其X-Works創新工廠中發揮作用。

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核心便是太陽能發電設備了,目前,太陽能電池包括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和正在研究中的光化學電池。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又可以細分為硅太陽能電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聚合物多層修飾電極型太陽能電池以及納米晶太陽能電池四種。

當前許多國家正在研究空間太陽能發電技術,中國五院“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團隊已開展太陽能電站具體研究工作,正處于研究試驗階段。2012年3月,中科院在《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發展預測和對策研究報告》中提出了“四步走”戰略,認為2030—2050年我國有可能研發出第一個商業化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系統,實現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商業運行。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天基太陽能現在面臨發電成本高、可能造成環境污染以及無法保證安全等問題。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如果能夠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和困難,未來在宇宙中建立太陽能發電站是可能成為現實的。(徐名揚)

來源: 中國科技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