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們有沒有發現,只要壓力一大,拉肚子、胃疼等腸胃問題馬上就接踵而來。不少人只知道壓力大會導致失眠,很少會想到壓力也會影響腸胃健康。

作為一名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接下來,我用自己過往職場的一些經歷與看法跟大家分享。


01,個人的親身經歷


大家都知道中科院人才濟濟,云集著很多來自名校、高學歷的優秀畢業生,作為一個做了幾年的老員工,在工作方面,主要是來自與新人的競爭壓力,以及如何爭取早日給到想要科研成果,而最大的壓力則是緊湊的科研工作安排日程;生活方面的壓力,主要來自家庭、孩子、老人等多方面,尤其是物價、油價的飛速上漲,生活成本也相應增加,特別是作為家里頂梁柱,養家糊口壓力真的挺大,而且還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樣深有體會。

這不,由于前段精神壓力大,腸胃道馬上就有了反應:相比以前胃口小了許多,更讓我揪心的是拉肚子,一天下來好幾次,還大便不成形。幸運的是,腸胃科醫生朋友推薦我使用了藥物后讓我改善許多。

或許你會問,為何我精神壓力大,會導致這諸多問題?我跟大家說,大家真的別小看精神壓力,消化系統的問題遠比你想的復雜,而精神壓力的影響也遠超過我們的認知!!!為了更好了解壓力對職場人消化系統影響,下面我從兩個角度帶大家了解清楚,一是先從壓力如何影響消化系統說起,二是消化系統常見問題表現及解決方法。


02,壓力對消化系統有哪些影響?


大家估計遇到過這樣的情形:難過的時候,就會食欲不振甚至吃不下飯,而高興的時候大快朵頤,其實就是心情被影響的一個重要體現。心情,是可以直接影響人的消化的。

比如《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就有這樣一篇研究,他們在挪威北部的特隆德拉戈進行了健康調查,這次研究涉及到了多達65333名參與者,基本上覆蓋了當地70%的成年人口,重點關注的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RED),結果發現,如果壓力過大,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會顯著加重,不僅如此,像焦慮、抑郁、失眠之類的,也明顯和壓力相關。此外,對于工作滿意度低的人,也更容易得胃食管反流病【1】

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比如劍橋大學的一項人群隊列研究,同樣也發現了胃部不適和壓力相關【2】。

當然,不只只是人群研究,事實上,壓力如何影響到人的消化系統,已經有相關的機制闡釋了。在大腦中樞神經中有一種重要的物質叫5-羥色胺(5-HT),這是一種吲哚衍生物,它在大腦皮層以及神經突觸中含量很高,主要作用是神經遞質,當然,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可以用于調整神經活動從而發揮生理作用。

而值得一提的是,胃腸道的5-羥色胺同樣含量很高,事實上,人體的95%的5-羥色胺是在胃腸道中合成和發揮作用的,它們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促進電解質和黏液分泌,并改善腸壁局部血液循環【3】。

當人的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就會導致5-羥色胺的分泌發生改變,從而直接影響到了胃腸道的功能,也就引發了胃病【4】。

此外,研究人員還尋找到了大腦中多個和胃部直接相關的皮質腦區。

為了探究胃部和大腦的直接關聯區域,他們創造性的使用狂犬病毒的逆行跨神經元轉運來識別影響大鼠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控制的皮質區域,這樣能夠直接定位到具體的區域。

接下來對影響胃部的直接區域進行鑒定,結果發現,影響胃部的副交感神經輸出皮層神經元起源于延髓島葉和內側前額葉皮層部分,這些區域直接就和內感受于情緒控制相關,難怪我們的情緒直接會影響到人的胃部,畢竟是直接在同一個區域嘛【5】。

由此可見,人的大腦和我們的胃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情緒區域和胃部區域的副交感神經是在一個腦區,所以,當你感受到工作壓力大的時候,這個區域就會通過5-羥色胺直接影響到你的胃部,從而讓你的胃也不舒服。

所以,解決胃部消化問題,可能緩解壓力是一個根本性操作,而不是輔助性的操作。

當然,反過來,如果消化系統出現不適,也會反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導致人也難以開心起來。

畢竟無論是消化不良還是拉肚子、便秘之類的消化道問題,會多多少少影響到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自然也會讓人情緒上不舒服。古話說的: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03,如何應對壓力導致的腸胃問題?


如何應對壓力導致的腸胃問題呢?像我那樣精神壓力大導致胃腸道問題,要多管齊下。

首先是緩解壓力問題

對于職場人工作上的壓力,一定要合理的疏解,不要將壓力積壓起來,這樣長期下去,不僅會導致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還可能引發其他一系列問題。

不過有些人只要壓力大就會出現消化問題,可能是形成一定的反射了,因此更要重視起來。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嘛,何必那么拼命?

其次是應對消化系統問題

當然了,除了壓力,消化系統本身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嘛,畢竟屢次出現腸胃問題,那一定程度上表明腸胃系統的確出現了問題。


04,常見的消化系統問題


下面就來說說常見的消化系統問題。

**1、胃。**胃部是消化的重要位置之一,在這里,既有物理的磨碎過程,即把食物變成食糜,也有化學消化過程,比如各種消化酶和消化液參與分解食物。而胃部也是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一般情況下,引發胃部疾病可以大體上分為幾類。

(1)胃酸過多——胃部燒灼感、反酸、噯氣問題

胃酸這種消化液的分泌出現問題,尤其是常見的胃酸過多,這種時候,往往采用抑酸藥,從根源上減少胃酸的分泌。

當然,還有一些單純中和類的堿性藥物,從機制上應該是略遜于這類藥物。

(2)胃消化酶缺乏——胃腸脹氣、胃飽脹、惡心、腹痛、腹瀉、厭食等問題

胃部存在著一系列消化酶類,這些酶同樣也對胃部發揮作用,如果消化酶的分泌或者與食物的混合比例出問題了,也會導致胃部不適。比如,國內很多人習慣食用含淀粉的蔬果,諸如大米、紅薯、土豆、藕、水果等,而紅薯、土豆這些高淀粉、高纖維素很多都是產氣食物,說白了,就是碳水化合物和纖維含量很多,如果本身消化能力有問題,很容易出現肚子脹、噯氣這些消化不良的反應。

在腹部不適出現情況下,在業界多認為胃腸道動力障礙和消化酶缺乏。這種情況下,可以適度補充一些消化酶類,從而改善腹脹、腹瀉等腸內消化不良癥狀。

(3)幽門螺桿菌感染——反酸、燒心、噯氣、飽脹、口臭等問題

幽門螺桿菌是影響胃病的關鍵因素之一,幽門螺桿菌過多的情況下,也會導致胃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反酸、燒心、噯氣、飽脹、口臭等,因此,對抗治療幽門螺桿菌也是應對胃病的一種策略。經過多年的研究,目前對于幽門螺桿菌已經有完整的應對策略,比如根據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情況,一般用四聯療法。

四聯療法是最早于1995年建立的針對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其組成包括四部分:

1)抑制胃酸的藥物,一般采用質子泵抑制劑。

2)鉍劑,本身是一種粘膜保護劑,此類藥物由于其膠體特性可在酸性環境下與黏膜滲出的蛋白結合在一起,在胃黏膜上形成牢固的保護膜,并通過鉍離子對幽門螺桿菌產生殺滅作用,從而發揮黏膜保護作用。

3)兩種抗生素,抗生素類藥物主要是殺菌,要求在酸性環境中不失去活性,保持穩定,能穿過黏液層在局部達到有效殺菌濃度。

四聯療法是目前認為應對幽門螺桿菌較好的策略,堅持使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由于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導致胃腸道內胃酸分泌失調,消化酶活性不足,一般就會出現腹脹、惡心、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所以一般醫生在用四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的基礎上,建議補充消化酶來幫助胃炎康復。

**2、腸。**腸道是消化的主要部位,因此也是消化問題的重要解決地方。目前對于腸道消化系統,常見的策略是補充調節腸道菌群,因為腸道菌群占據了腸道的主要存在,并且發揮著消化、免疫等諸多作用。通過一些微生態制劑布拉氏酵母菌,直接補充正常生理菌群,抑制致病菌,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腸源性毒素的產生和吸收,從而達到調整腸道菌群的目的。

當然了,其他胃腸道問題調節辦法應該由專門的醫生來進行處方。


總的來說,職場人群更容易患上這些壓力下的消化問題,不單單是情緒上的原因,也有自身飲食的原因,需要多方面關注,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及時的服用一些可以改善胃腸道的藥物來緩解。

1 Jansson C , Wallander M A , Johansson S , et al. Stressful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symptom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Norwa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 45(1):21-29.

2 王信強. 胃痛與壓力大有關[J]. 保健與生活, 2016(10):1.

3 王玉明. 5-羥色胺與功能性胃腸病變[J]. 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03(7):17.

4 Oh CM, Park S, Kim H. Serotonin as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Diabetes Mellitus and Obesity. Diabetes Metab J. 2016;40(2):89-98. doi:10.4093/dmj.2016.40.2.89

5 Levinthal D J , Strick P L . Multiple area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influence the stomach[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7(23):13078-13083.

6 柴胡疏肝散聯合西藥治療肝胃不和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黃曦亮,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20年8月第28卷第16期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