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專家撰寫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發布。報告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現患人數3.3億,并且仍將持續增加。

一直以來,心血管疾病都是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而在眾多加強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手段中,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就是日常飲食與所服藥物之間的關系。

對長期服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不少與藥物相沖的食物卻很難被注意。一旦吃錯就會與藥物“打架”,輕則對藥效產生干擾,甚至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后果。

今天我們從藥食禁忌出發,帶大家一一了解被3億患者忽略和疑惑的用藥問題。

1,被忽視的中毒風險:心血管藥+枸杞茶

一小把枸杞沖熱水飲用,如今是不少人的養生習慣。但如果是服用心血管藥物的患者飲用枸杞茶,結果恐怕會適得其反。

2021年6月發布在歐洲心臟雜志的一篇研究報告記錄了發出了警示:服用心血管藥物氟卡尼和抗凝藥華法林期間,喝枸杞茶或可能引起中毒。

當時,一名75歲的女性患者因昏厥到急診室就診,經診斷為氟卡尼中毒,而患者本人確實正在服用氟卡尼(100毫克,每日兩次)來治療兩年前被診斷的心房早搏。

但奇怪的是,氟卡尼的毒性并不常見,它通常繼發于過量和腎或肝功能衰竭。

經過醫生的詳細詢問得知,就在入院前2周患者開始使用枸杞茶(每天1-2杯),之后便出現了頭暈、惡心和極度疲勞的不良癥狀,直到入院當天出現昏厥,心電圖顯示廣泛復雜的多形性心動過速。

經過48小時的觀察和治療,患者情況趨于穩定,中毒癥狀消退。為防止中毒事件重演,出院時患者被告知停止使用枸杞茶。

當我們詳細分析這個病例時發現,患者因為服用枸杞,實際上引發了兩種心血管藥物中毒的狀況:

第一種是最早被診斷出的氟卡尼中毒,第二種則是華法林過量引起的INR增加。

經體外研究,枸杞對與氟卡尼和華法林代謝相關的主要酶CYP2D6和CYP2C9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在50-60%之間),同時服用極易導致中毒發生。

而大劑量服用枸杞(超過6~12g)時,華法林的抗凝作用也會顯著增強,就有可能導致皮下出血等危險情況。

這是第一份關于患者出現與使用枸杞茶相關的氟卡尼毒性的報告,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各方重視。而實際上,潛藏在心血管病患者日常食譜中的“禁忌”食物,還有不少值得注意。

2,吃這些食物,是在給藥“添亂”

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多為慢性病程,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因此日常生活飲食更要格外注意,有效識別那些相互影響的“禁忌”食物。

他汀類降脂藥 vs 西柚

常見的辛伐他汀片(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等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類降脂藥,它們都是通過一種叫CYP3A4的酶代謝。
而西柚中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恰恰會對這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如果與降脂藥同時食用,不能得到及時分解的藥物將會在體內蓄積過多,血藥濃度增高無疑會極大增強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利尿劑 vs 咖啡

不少人有喝咖啡后排尿更頻繁的體驗,這是因為咖啡因具有促進腎臟機能的作用,是天然的利尿劑。

如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具有降壓作用的利尿劑,無疑會進一步加速腎臟的血流,增加鈉、鉀等離子及水分排出,引起代謝紊亂。當機體大量丟失液體時,最危險的就是鉀離子丟失嚴重,引起包括四肢麻木,乏力等的低鉀血癥的癥狀。

華法林 vs 綠葉蔬菜

近年來,西藍花、花椰菜、羽衣甘藍成了餐桌上的網紅綠葉植物,除了富含膳食纖維,也是維生素K極好的補充來源。

但是不巧,傳統口服抗凝藥華法林恰恰是通過抑制維生素K去控制以來它的凝血因子,實現防止或減少血液凝固、延長凝血時間的治療作用。

若在服藥期間,綠葉蔬菜的攝入量突然加大或減少,都會擾亂體內維生素K的水平,影響抗凝效果。

除以上列舉之外,不同藥物的“禁忌”食物各不相同。為了保證用藥安全,一定要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中的標注,并嚴格遵照醫囑謹慎服用藥物,合理規劃飲食。

3,服用心血管藥,牢記黃金時間

“服藥到底是飯前還是飯后?”“到底怎么才算按時?”對于長期服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關于按時吃藥這件事一直有不少疑惑。

人體有生物節律,自然也影響著藥物的吸收和代謝。想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服藥的黃金時間很重要。

冠心病藥:晨醒后服

每天上午6-12點是大部分冠心病發病率最高的時間段,世衛組織調查發現,上午9:00發作的非致命性心臟病要比晚上11:00發作的多3倍左右,專家稱其為“魔鬼時間”。

因此,無論一天服用幾次冠心病藥物,早晨醒來后服用第一次依然是最佳時間。藥物會隨著時間被機體吸收,當身體最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已經存在于血液之中了,這樣便有效預防了冠心病的發生。

降壓藥:上午7點和下午2點服用

研究顯示,正常人群的血壓存在“兩峰一谷”的節律性。即晨醒后血壓水平迅速升高,8:00-10:00達到第一峰,此后血壓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16:00-18:00出現第二峰,后血壓逐漸下降,03:00-05:00達到谷值。

介于血壓晝夜變異程度較大,服用降壓藥應盡量與兩個高峰期吻合。一天吃1次的降壓藥多在早上7:00服用,一天吃2次則以上午7:00和下午14:00服用,是符合大部分患者血壓規律的最佳服藥時間。

臨床中并不排除“反勺型”高血壓患者,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應先進行24小時血壓監測后再根據醫囑調整服藥時間。

降脂藥:晚上服用

常見的降脂藥以他汀類為主,多是通過阻礙肝內膽固醇的合成,達到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目的。由于膽固醇主要在夜間合成,因此晚上或者睡前服用會更有效。

以上僅針對常見情況做列舉,實際用藥過程中劑量通常與藥物的具體品種有關,所以不管服用哪種心血管藥物,都要在用藥前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其禁忌癥和適應癥。

具體服藥方案需謹遵醫囑,才能使藥物的療效達到最佳,同時把藥物對身體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參考資料

心血管病仍是我國居民“頭號殺手”

http://wsjkw.hebei.gov.cn/html/zwyw/20220624/389291.html

Flecainide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goji berries: a case report
https://academic.oup.com/ehjcr/article/5/6/ytab204/6290388

保健與生活|有些水果影響藥效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6544565&from=Qikan_Search_Index

環球科學|吃藥時間不對,感冒藥也能變毒藥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information/b0fa6c75-d20c-4085-9a42-feb75f63f089

血壓晨峰現象的研究現狀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2557810&from=Qikan_Search_Index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