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 吉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吳 暉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審核:趙 杰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主任委員

主任藥師 教授

人體皮膚顏色在正常情況下是均勻一致的(長痣、長痘、有胎記等情況除外),但使用某些藥物后,可能會造成皮膚色素沉著,使皮膚呈現不同的顏色。如此,不僅會影響外貌形象,還會讓人擔憂自己的身體是否出現了問題。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一、服用藥物后皮膚顏色可能有哪些變化?通常出現在哪些部位?

1.皮膚顏色的變化 藥物引起的皮膚顏色改變呈多樣性,可能有紫色、紅色、黃色、淺灰色等。范圍有大有小,顏色也有深有淺。有些色素沉著形狀較為特殊,如抗腫瘤藥物博來霉素會引起鞭打狀色素沉著。

2.發生部位 色素沉著沒有固定部位,身體每個部位都有可能發生色素沉著。比較常見的部位是面部、上肢和小腿,另外,口腔硬腭、口腔黏膜和指甲部位也可能發生色素沉著。例如,抗腫瘤藥物氟尿嘧啶可引起舌、指甲和全身皮膚色素沉著。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導致皮膚變色的常見藥物有哪些?

1.抗細菌藥 可發生藍黑、灰色、棕色等色素沉著,如青霉素V鉀、頭孢氨芐、米諾環素、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2.抗真菌藥 可發生灰棕色等色素沉著,如特比萘芬等。

3.抗結核藥 可發生褐色等色素沉著,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異煙肼等。

4.抗病毒藥 可發生褐色、黑色或藍黑色等色素沉著,如齊多夫定等。

5.抗腫瘤藥 可發生灰藍色、藍褐色等色素沉著,如博來霉素、白消安、環磷酰胺、伊馬替尼、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異環磷酰胺、羥基脲、阿糖胞苷等。

6.神經系統用藥 可發生黃色、棕色或黃褐色等色素沉著,如氯丙嗪、氯氮平、氯米帕明、丙米嗪、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碳酸鋰等。

7.心血管系統用藥 可發生藍灰色、黑色等色素沉著,如胺碘酮、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

8.抗瘧藥 可發生黑色素沉著,如氯喹、羥氯喹、奎寧等。

9.中藥 可引起紫褐色、棕色色素沉著,如何首烏、雷公藤、火把花根、粉防己堿等。

三、如何預防和應對藥物引起的皮膚變色?

1.如何預防皮膚變色?

?合理使用容易發生皮膚色素沉著的藥物,不隨意加大劑量和延長療程。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做好防曬措施:紫外線可促進黑色素的合成和累積,促進皮膚色素的沉著。因此,在使用會引起皮膚變色的藥物時應避免日曬或注意防曬,如外出戴遮陽帽、涂抹防曬霜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喝水促進排泄:多飲水有助于藥物的排泄,避免藥物在體內蓄積導致色素沉著。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皮膚變色該如何處理?

?多數情況下,停藥后皮膚色素沉著會逐漸消退,因此,當發生藥物導致的皮膚變色時不用過分緊張和擔心。對于頑固的色素沉著也可以依靠激光治療。

?暫停可疑藥物。當懷疑發生藥物引起的色素沉著時,應及時向醫生和藥師咨詢是否需要減量或換用其他藥物。

?某些藥物不能隨意停藥和換藥。例如,抗腫瘤化療藥物所致色素沉著會影響患者繼續用藥的信心,甚至讓患者產生抵觸情緒,但是此時不能隨意停藥或換藥,一定要及時就醫,同時對藥物治療繼續保持信心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因為比起皮膚色素的沉著,繼續抗腫瘤治療更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藥物會引起眼部色素沉著,例如,長期使用氯丙嗪可引起眼部異常、色素沉著,在眼瞼、角膜和晶狀體上會出現黃白色、棕色或黃褐色小粒,散在或聚集成盤狀、星狀,有的可見眼底色素改變,所以建議長期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定期進行眼部檢查。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