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仙閣 北京協和醫院

周玉冰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審核:趙 杰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主任委員 主任藥師 教授

中國酒文化氛圍濃厚,尤其是一到節假日,親朋好友總喜歡聚在一起喝上幾盅。都說“小酌怡情”,但“頭孢配酒,說走就走”可不是一句玩笑話!曾經就有新聞報道一位35歲男子因為輸注頭孢菌素類藥物2天后喝酒導致休克,被診斷為“雙硫侖樣反應”,差點送命!

那么,雙硫侖又是啥?其實,雙硫侖本身是一種戒酒藥物,它在與乙醇(俗稱酒精)聯用時可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使酒精在體內氧化為乙醛后不能再繼續分解氧化,導致體內乙醛蓄積而引起面部潮紅、頭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的還可造成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這種反應被稱為雙硫侖樣反應。許多藥物具有和雙硫侖類似的結構,在飲酒后會出現上述反應。

一、飲酒后不能服用哪些藥物?

飲酒后,服用以下藥物可抑制酒精代謝,導致乙醛在體內的蓄積,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頭孢菌素類:包括頭孢哌酮、頭孢曲松、頭孢克肟、頭孢西丁等。

**呋喃類藥物:**包括呋喃唑酮(痢特靈)、呋喃妥因等。

硝基咪唑類藥:包括甲硝唑、替硝唑等。

除了雙硫侖樣反應,飲酒還會增加哪些藥物的毒副反應?

鎮靜安眠類藥物:包括苯巴比妥、安定、阿米替林等。飲酒后服用,可使神經系統過度抑制,嚴重時出現呼吸、心搏驟停。

抗癲癇藥:包括苯妥英鈉等。飲酒后服用,可誘發癲癇。

抗痛風藥:包括別嘌醇、丙磺舒、苯溴馬隆等。飲酒后服用,可增加嘌呤來源,抑制尿酸排泄。

**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飲酒后服用,可誘發胃出血。

除了以上藥物外,如果說明書標明“禁忌酒精”或臨床藥師叮囑服藥時避免飲酒,一定要遵守要求服藥,避免發生上述不良反應。

二、飲酒和服藥間隔多久才是安全的?

正常情況下,酒精在體內通過肝臟代謝。少量飲酒后,通常24小時可以代謝掉;如飲酒過多,可能需要72小時才能代謝掉。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代謝的速度也存在差異性。服藥前后2~3天內飲酒仍有可能發生上述毒副反應,一般認為服藥后間隔1周以上再飲酒比較安全。因此,為了保證自身安全,應該像禁止酒駕一樣,謹記“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才能徹底避免喝酒對藥物的影響。

三、注意鑒別“隱形”酒精

服藥期間除了應避免飲用傳統的白酒、啤酒、紅酒、黃酒等以外,還應避免服用其他含酒精的藥品和食品,如藿香正氣水、啤酒鴨、醉蟹、豆腐乳、酒糟、酒釀圓子等。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四、如果服藥后不慎喝了酒,該怎么辦?

如果發現自己吃了頭孢類藥物的同時又喝了酒,應密切觀察自己的狀態,當出現面色潮紅或蒼白并伴有心率加快、血壓降低、呼吸緩慢、頭昏頭痛難以忍受時,千萬不可誤認為是醉酒而耽誤治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