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連 婧 山西省腫瘤醫院 副主任醫師
審核:王麗霞 山西省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
一、關愛生命,遠離癌癥
由于缺乏與腫瘤相關的知識,人們談癌色變,在觀念上存在著不少誤解,也嚴重制約著整體腫瘤防治水平的提高。
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整體癌癥發病率仍持續上升,發病首位的癌癥為肺癌(男性)和乳腺癌(女性)。城市人群的癌癥發病率高于農村。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癌癥發病率不斷升高,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二、預防與保健
(一)樹立健康的正確觀念,積極預防,不要聽天由命
很多人會說“得不得癌癥這是命中注定,防不防癌意義不大”,這種消極的觀點毫無科學根據。癌癥的真面目雖還未完全被識破,但經科學家的努力,已經有不少相關因素被揭示,特別是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與部分癌癥的淵源已有比較明確的結論。大多數癌癥的發生、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如吸煙、貪酒、便秘、熬夜、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空氣污染等,都是致癌的禍根。
(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吸煙酗酒
預防癌癥,首先要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癥將減少1/3。其次,不要酗酒,不吃過燙、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
1. 飲食宜
宜多食玉米、紅薯、麥麩、蘿卜、蘆筍、苦瓜、茄子、大蒜、紅棗、山楂、獼猴桃、葡萄、烏梅、大白菜、圓白菜及多種海產品等。
宜多食豆類及豆制品,其中都含有可以防癌、抗癌的核酸。
宜多食百合科(蔥、洋蔥、蒜等)和十字花科(圓白菜、白蘿卜等)蔬菜。它們含有大量的功能性硫化物,能增強肝臟對異物解毒時所需的酶,有預防癌癥的效果。
宜多喝綠茶,也可以用菊花、枸杞子等代茶飲用。
宜多食瓜類蔬菜,如南瓜、西葫蘆等。
宜多食麥芽、全麥面包、谷物、植物油及果仁,對癌細胞有較一定的抵抗能力。
宜多食番茄。番茄含有防癌物質番茄紅素,對前列腺癌有預防作用。
宜多食用菌類,如平菇、香菇、冬菇、猴頭菇等,以及靈芝、茯苓、冬蟲夏草、木耳等,它們具有防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2. 飲食忌
盡量拒絕食用熏腸、火腿等加工肉制品,否則會增加患胃癌和大腸癌的風險。此外,食用煙熏或鹽腌制的肉類也會增加接觸可能致癌化學物質的風險。少吃油炸食品。
3. 不宜常吃
罐頭、果脯減少了食物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長期食用可能會損傷肝腎、引起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負荷、加重心血管疾病等。冰激凌里面的奶油極易引起肥胖,含糖量過高還影響正餐的攝入,想減肥的人群應少吃為妙。
4. 少吃燒烤
燒烤后的食物對健康有害,由于肉直接在高溫下進行燒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與肉里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質。苯并芘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它的強致癌性和突變性。有研究顯示,吃一只烤雞腿就等同于吸入60支煙的毒性,而常吃燒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不愛吃燒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
(三)要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
1. 疲勞
“萬名癌癥患者整體康復情況調查”項目癌癥誘因的自我分析顯示,36.6%的患者認為是過度勞累而誘發,11%的患者認為是長時間的情志抑郁而誘發,有8%和7.1%的患者分別認為是由遺傳和工作壓力過重而誘發。
2. 壓力是重要的腫瘤誘因
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瘀、毒火內陷等。我們要懂得平衡心態,在工作中找樂趣,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四)體檢——早期發現腫瘤
腫瘤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腫瘤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這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來預防腫瘤的發生,早期發現腫瘤,將腫瘤扼殺在搖籃里。
早期子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范治療,5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早發現、早診斷,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回歸正常生活。
(五)癌癥入侵的9大早期跡象,千萬別大意
1.白斑或斑點
口腔內的白色斑塊或舌頭上的白色斑點有可能是黏膜白斑病,這是由于頻繁的刺激引起的癌前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它可能會發展成口腔癌,因此要盡早去口腔科就診。
2.喉嚨不適
喉嚨沙啞、胸部疼痛和吞咽困難可能是咽喉癌、食管癌或胃癌的征兆,應及時就診。即使不是癌癥,它們也可能是其他一些嚴重疾病的潛在癥狀,可以通過治療加以控制。
3.異常出血或排出物
不同尋常的出血可出現在癌癥早期和晚期,應該盡早檢查,排除癌癥可能。例如,非月經期出現陰道出血,無痛性肉眼血尿,唾液或痰液中有血。
4.食欲缺乏、體重短期內明顯下降
看到體重秤上的讀數變小了,大多數人都會很高興,認為自己體重減輕、身材苗條了。但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明顯下降,就要留意了,因為這可能是肝癌、胰腺癌、胃癌、腸癌等消化道腫瘤的征兆。
作者:連 婧 山西省腫瘤醫院 副主任醫師
審核:王麗霞 山西省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
一、關愛生命,遠離癌癥
由于缺乏與腫瘤相關的知識,人們談癌色變,在觀念上存在著不少誤解,也嚴重制約著整體腫瘤防治水平的提高。
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整體癌癥發病率仍持續上升,發病首位的癌癥為肺癌(男性)和乳腺癌(女性)。城市人群的癌癥發病率高于農村。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癌癥發病率不斷升高,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二、預防與保健
(一)樹立健康的正確觀念,積極預防,不要聽天由命
很多人會說“得不得癌癥這是命中注定,防不防癌意義不大”,這種消極的觀點毫無科學根據。癌癥的真面目雖還未完全被識破,但經科學家的努力,已經有不少相關因素被揭示,特別是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與部分癌癥的淵源已有比較明確的結論。大多數癌癥的發生、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如吸煙、貪酒、便秘、熬夜、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空氣污染等,都是致癌的禍根。
(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吸煙酗酒
預防癌癥,首先要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癥將減少1/3。其次,不要酗酒,不吃過燙、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
1. 飲食宜
宜多食玉米、紅薯、麥麩、蘿卜、蘆筍、苦瓜、茄子、大蒜、紅棗、山楂、獼猴桃、葡萄、烏梅、大白菜、圓白菜及多種海產品等。
宜多食豆類及豆制品,其中都含有可以防癌、抗癌的核酸。
宜多食百合科(蔥、洋蔥、蒜等)和十字花科(圓白菜、白蘿卜等)蔬菜。它們含有大量的功能性硫化物,能增強肝臟對異物解毒時所需的酶,有預防癌癥的效果。
宜多喝綠茶,也可以用菊花、枸杞子等代茶飲用。
宜多食瓜類蔬菜,如南瓜、西葫蘆等。
宜多食麥芽、全麥面包、谷物、植物油及果仁,對癌細胞有較一定的抵抗能力。
宜多食番茄。番茄含有防癌物質番茄紅素,對前列腺癌有預防作用。
宜多食用菌類,如平菇、香菇、冬菇、猴頭菇等,以及靈芝、茯苓、冬蟲夏草、木耳等,它們具有防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2. 飲食忌
盡量拒絕食用熏腸、火腿等加工肉制品,否則會增加患胃癌和大腸癌的風險。此外,食用煙熏或鹽腌制的肉類也會增加接觸可能致癌化學物質的風險。少吃油炸食品。
3. 不宜常吃
罐頭、果脯減少了食物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長期食用可能會損傷肝腎、引起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負荷、加重心血管疾病等。冰激凌里面的奶油極易引起肥胖,含糖量過高還影響正餐的攝入,想減肥的人群應少吃為妙。
4. 少吃燒烤
燒烤后的食物對健康有害,由于肉直接在高溫下進行燒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與肉里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質。苯并芘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它的強致癌性和突變性。有研究顯示,吃一只烤雞腿就等同于吸入60支煙的毒性,而常吃燒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不愛吃燒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
(三)要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
1. 疲勞
“萬名癌癥患者整體康復情況調查”項目癌癥誘因的自我分析顯示,36.6%的患者認為是過度勞累而誘發,11%的患者認為是長時間的情志抑郁而誘發,有8%和7.1%的患者分別認為是由遺傳和工作壓力過重而誘發。
2. 壓力是重要的腫瘤誘因
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瘀、毒火內陷等。我們要懂得平衡心態,在工作中找樂趣,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四)體檢——早期發現腫瘤
腫瘤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腫瘤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這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來預防腫瘤的發生,早期發現腫瘤,將腫瘤扼殺在搖籃里。
早期子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范治療,5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早發現、早診斷,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回歸正常生活。
(五)癌癥入侵的9大早期跡象,千萬別大意
1.白斑或斑點
口腔內的白色斑塊或舌頭上的白色斑點有可能是黏膜白斑病,這是由于頻繁的刺激引起的癌前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它可能會發展成口腔癌,因此要盡早去口腔科就診。
2.喉嚨不適
喉嚨沙啞、胸部疼痛和吞咽困難可能是咽喉癌、食管癌或胃癌的征兆,應及時就診。即使不是癌癥,它們也可能是其他一些嚴重疾病的潛在癥狀,可以通過治療加以控制。
3.異常出血或排出物
不同尋常的出血可出現在癌癥早期和晚期,應該盡早檢查,排除癌癥可能。例如,非月經期出現陰道出血,無痛性肉眼血尿,唾液或痰液中有血。
4.食欲缺乏、體重短期內明顯下降
看到體重秤上的讀數變小了,大多數人都會很高興,認為自己體重減輕、身材苗條了。但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明顯下降,就要留意了,因為這可能是肝癌、胰腺癌、胃癌、腸癌等消化道腫瘤的征兆。
5.排便習慣的改變
消化系統的問題經常被忽視,如果出現以下問題,如腹瀉、便秘、大便不暢、胃痛、直腸或肛門疼痛,且持續數日未見好轉,就可能變成危險信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6.皮膚的變化
皮膚上的變化應格外關注,比如疣、痣或雀斑發生大小、形狀或顏色方面的改變,或者邊緣不平整,都是不安全的因素。黑色素瘤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癥都會引起皮膚改變。過度的色素沉著或皮膚變黑、紅斑、發癢或毛發過度生長都可能是惡變的癥狀。
7.無法愈合的損傷
長期不能愈合的皮膚或黏膜損傷可能是癌癥潛在的癥狀之一。例如,長期不愈合的口腔潰瘍可能惡變為口腔癌、皮膚潰瘍可能惡變為皮膚鱗狀細胞癌等。
8.腫塊
某些情況下,身體局部組織內腫塊形成可能提示出現腫瘤。全身多發淋巴結腫大可能是淋巴瘤,乳房大小、形狀的變化伴有不規則質硬結節形成可能是乳腺癌。
9.疲勞
疲勞也會隨著惡性腫瘤的進展而發生,使人疲憊不堪。患有結腸癌、胃癌或淋巴瘤的患者即使在疾病的早期休息良好,也會表現出疲勞。惡性腫瘤引起的失血也是造成疲勞的原因。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我們不要“談癌色變”,只要了解了引起腫瘤的原因,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出現征兆及時就醫,做到早診早治。
。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