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是一種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燒高效、排放清潔、綠色可再生等特點。同時,甲醇在常溫常壓下為液態,使得其儲、運、用以及能量形式轉換較其它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更為安全便捷。今年9月,工信部表示,將“加快推廣甲醇汽車”,“探索‘綠色甲醇+甲醇汽車’新模式”。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中國正在“積極探索綠氫、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徑”。

實際上,近十年來,我國一直在進行甲醇燃料使用的討論和試點工作。將其視為未來將汽車行業減少污染排放、減輕對化石燃料依賴的一種方式。2012年-2018年,工信部在山西、上海、陜西、貴州、甘肅5省市組織開展甲醇汽車試點運行工作,系統地驗證了甲醇汽車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環保性;2019年,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我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應用進入了新發展階段;2021年,生態環境部正式打開甲醇汽車公告申報端口,甲醇汽車被納入國家汽車工業統一管理范疇,甲醇汽車開始進入市場推廣階段。

目前,我國甲醇汽車市場保有量近3萬臺,總運行里程接近150億公里。我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相關的主要標準規范已建立,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形成,已具備規模推廣應用的基礎。

有數據顯示,交通領域碳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左右,其中公路運輸碳排放占交通運輸碳排放超過80%。而根據工信部測算,甲醇汽車與燃油車相比,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約26%,同時能效可提高約21%。

以重型卡車為例,使用柴油燃料時卡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1.35kg/km;若采用低碳甲醇燃料,上述數字可降低至0.64kg/km,相較于柴油重卡降低約53%;當采用綠色甲醇時,則可進一步降低至0.3kg/km,相較于柴油重卡降低約78%。推廣甲醇汽車可有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而在“用油大戶”航運業,甲醛燃料同樣受到熱捧。2022年6月20日,中國建造的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綠色船舶交付離廠。該船為4.99萬噸甲醇雙燃料化學品/成品油船首制船,配備了世界領先的甲醇雙燃料驅動系統,可采用燃油、燃油水合物、甲醇、甲醇水合物4種燃料模式驅動,最高可減少75%的碳排放、15%的氮排放和99%的硫及顆粒物排放。

據了解,甲醇目前可在全球100多個港口使用,與液化天然氣(LNG)等同類替代產品相比,儲運更加方便、基礎設施改造費用更低,具有顯著的成本和安全優勢,正在迅速發展成為更可行、排放更少且成本更低的一種船用燃料替代品。

甲醇的廣泛應用離不開科技研發的推動。傳統上,甲醇有兩種制備途徑:1.由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生產的2.由農業廢棄物等可再生資源制造。而目前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中煤制備甲醇、焦爐煤氣制備甲醇等不同的新型甲醇制備路徑,為甲醇的綠色生產、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提供了更加可行的技術支撐,助力了甲醇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推廣和使用。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和使用國,甲醇資源產能和產量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基于資源、技術、市場、政策等方面的優勢,我國甲醇燃料行業必將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