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晚霞意味著晴天?
作者:范崗
中國有句俗話,叫“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意思說如果早上看到了好看的朝霞,那可能會下雨,別出門了;而晚上如果看到了好看的晚霞,那明天就會是晴天,適合長途旅行。很多民間傳說往往沒有什么道理,只是古人隨便說說,后來就流傳了下來。但是,“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個說法不光在中國有,外國很多地方也都有。比如有一句英文俗語“早霞牧人喜,晚霞牧人憂”(Red sky at night, shepherd's delight. Red sky in the morning, shepherd's warning),和中文俗話幾乎是一個意思。
這句話之所以大家都在說,是因為它其實真的管用。看朝霞和晚霞,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拿來預測天氣確實還挺好用的。
這是為什么呢?晚霞好不好,和第二天晴不晴有什么聯系呢?
首先咱們要知道霞是如何形成的。日出日落的時候,太陽光斜斜地穿過大氣層,在大量空氣分子散射的作用下,太陽光中波長較短的可見光,也就是綠光、藍光和紫光,都被削弱了,沒法穿透大氣層。而波長較長的紅光和橙光,被削弱得最少。它們穿過大氣層,染紅了天空,這就是咱們看到的霞光。
另一方面,中國國土大部分地處中緯度,受西風帶的影響,大多數時候刮西風。這么一刮呢,就讓大部分云也是從西邊往東邊走的。所以,如果你在西邊看到了云,過幾個小時,這些云就可能會飄到你頭頂上。而如果西邊很晴朗,幾個小時之后你頭頂上應該也會很晴朗。
本來呢,太靠西邊的云,會落到地平線下面,人眼睛看不到。但是,每天太陽也落到西邊的時候,我們其實能通過太陽光,來判斷那里有沒有云。假如傍晚太陽紅色的光暢通無阻照了過來,那說明西邊沒有云,晚霞就很紅。但假如西邊有云,太陽的紅光就會被擋住,我們就看不到什么晚霞了。
總結一下呢,傍晚太陽紅光能不能順利照到你頭頂上,取決于西邊有沒有云。而西邊的云,第二天就會跑到你頭頂上。所以,傍晚的晚霞,可以用來預測第二天的天氣。
但是早晨的陽光是從東邊照過來的。如果朝霞特別好看,紅光把霞云照亮了,那意味著晴朗的天氣正在離你遠去,多云的天氣正在靠近。換句話說,就是可能要下雨了。
現在你知道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句俗話真的是有道理的。而之所以有道理呢,是因為我們中國所處的這個位置,遇到的云大多是從西邊抵達,東邊離開。而英國的位置同樣處在中緯度,和中國的情況差不多,所以有相似的諺語。相反,如果再往南走,到了靠近赤道的地方,風向一變,這句諺語也就不靈了。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