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張 慧 航空總醫院 副主任醫師

人的腳分布著足三陽、足三陰6條經絡,而且有與五臟六腑相對應的反射區,故與人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

但目前還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并不知道腳對身體健康有多重要,他們應多了解一些養腳、護腳的知識,讓自己更健康、更長壽。

這些足部運動誤區,老年人知道嗎?

1.沒事走鵝卵石,對身體真的好嗎?

現實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特別鐘愛走石子路,聽人說有益于身體健康,就每天去走。

有研究表明,走石子路確實有助于增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調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走石子路,如腳底疼痛的人走石子路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扁平足患者走石子路則容易給足部組織造成損傷等。

圖1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每天走兩萬步,真的好嗎?

自從有了手機計步軟件,老年人的運動熱情也高了,很多老年人每天甚至走

上萬步,殊不知這樣容易走出足底筋膜炎。

那每天走多少步才能達到運動量,又保證腳不受傷呢?因人而異,看自己的年齡和體質。對于老年人,每天走5000~6000步就可以了。

3.經常倒走弊大于利,你知道嗎?

每次在公園,我們會發現很多老年人在倒走,他們說“倒走一步” 可代替“正走步走10步”。

倒走確實能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平衡力,還能起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但這并不代表倒走適合所有老年人。

如果老年人患有膝關節疼痛、頸椎病、帕金森病等疾病,倒走就有可能導致步態不穩而摔倒受傷。

正確泡腳、護腳的保健方法

圖2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1.正確泡腳的方法

泡腳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熏后泡,具體方法是,將泡腳材料加水浸泡1小時,然后大火煎煮15分鐘,水開后直接倒入足浴盆,在足浴盆的上面放帶有篩孔的隔板,此時就可以將雙腳放在隔板上方熏蒸,記得用毛巾覆蓋保溫,待溫度下降、蒸汽減少后,就可兌好水溫,開始泡腳。

水溫設置在40~42℃較佳,足浴時間如果能在下午5點以后為好,此時沒時間也可以待晚上21:00后再進行,每填1次就好。如果能長期堅持,可以起到溫經通絡、延緩足部組織衰老、預防骨質疏松等作用。

泡腳雖好,但不代表適合所有人。例如,重度下肢靜脈曲張,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大悲、大喜或精神過度緊張,身體過度疲勞,飯前、飯后30分鐘內過饑、過飽,以及醉酒的人都不宜泡腳。

那泡腳適合哪些人群呢?手腳冰涼的人,這類人群泡腳時可以加生姜和鹽,或艾葉;腳臭的人,這類人群可用花椒水泡腳;失眠的人,這類人泡腳時泡腳時可加些中藥材等。

2.正確保健按摩腳的方法

其實中國人長久以來都很重視腳部按摩,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就主張“足宜長擦”,蘇東坡每天睡前必行之事就是按揉腳心。

足部保健在養生中如此重要,那腳底到底要按哪些穴位呢?

圖3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1.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的凹陷處,約足底第二三跖趾縫紋與

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交匯處。

2.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底部的前下部方向。

3.大都穴:位于第一趾關節凹陷赤白肉際處。

4.足臨泣穴:位于足背外側,小趾伸肌腱處的外側凹陷位置。

具體怎樣去按呢?

1.先用左手握住左腳,將右手手心(勞宮穴)對準左腳腳心(涌泉穴),然后進行縱向快速摩擦,持續 5~6分鐘,然后交換另一只腳,交替摩擦3次左右,這樣反復對手心、腳心的刺激,可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其他幾個穴位就用按揉的方法即可。

2.按摩力度以產生酸脹麻痛的刺激為宜,以“輕-重-輕”的施力原則按摩較佳。

3.按摩手法以“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虛不實,平補平瀉”為原則,具體補瀉手法的選擇從幾方面考慮:按方向,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瀉;按快慢,緩慢為補,急速為瀉;按輕重,輕者為補,重者為瀉;按經絡走向,順經絡為補,逆經絡為瀉;按血流方向,向心為補,離心為瀉。

當然,除了上面可操作的保健方法以外,我們平時還可定期浸泡腳讓它放松,然后去角質。去完角質后,可以涂抹有保濕效果的乳液,特別是在膝蓋和腳后跟處涂抹。如果腳有干裂,可以選含果酸和水楊酸成分的乳液,這樣能增加腳部皮膚對乳液的吸收。

同時,一定要注意腳部保暖。所謂寒從腳起,有些人穿涼鞋就容易腳抽筋,這就是沒有做好腳部保暖。

還有就是,挑選合適的鞋也很重要。很多人穿新鞋腳后跟會被磨紅腫或破皮,或因走路時間過長、鞋不合腳而出現腫痛,這都與鞋不合適有關系。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