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張 慧 航空總醫院 副主任醫師

想要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首先得學會照顧好自己的雙腳。既能緩解疲勞、又能放松心情的足底按摩是個照顧雙腳的好方法。

足底按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追尋著古人的“足”跡,一起來了解這段過往。

足底按摩的發展歷史

足底按摩起源于3000~4000年前的古代中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足部按摩的記載。

古代先民們缺衣少食,經常赤著足、圍著篝火載歌載舞,久而久之,他們發現赤足踩在石頭上跳舞不僅可以緩解疲勞,身體的一些疾病、疼痛也在長期的足底運動中得到減輕甚至消除。這一發現為足部按摩打開了一扇窗戶。

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在給虢國太子治病時,也是通過配合施加足底按摩和足底針灸的方法,將虢國太子的生命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隋唐時期,足底按摩的發展到達了第一次巔峰。朝廷在太醫院設置了足底按摩的專業性按摩教育專科,用來培養專門人才。后來,這門技術還隨著遣唐使傳遍了日本等東亞國家。

明朝掀起了足底按摩的第二次高潮。這一時期的人們不僅傳承了以往的按摩體系,還首次形成了小兒科的足底按摩體系,為后世足底按摩在小兒疾病中的治療奠定了基礎。

足療達人蘇東坡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不僅在文學上有深厚造詣,更是一位足療達人。根據《養生記》的記載,他把按摩腳心底的涌泉穴看作是養生要術。

蘇東坡的具體做法是先用左手握左腳,將右手手心(勞宮穴)對準左腳腳心(涌泉穴),然后進行縱向快速摩擦,使手腳心產生溫熱的感覺,這樣持續摩擦 5~6分鐘,然后交換摩擦另一只腳。交替摩擦3次左右,就可以利用摩擦對手心、腳心的刺激來調節腎經、心包經的經氣運行,達到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的作用。因為摩擦帶來的溫熱感可滲透到穴位內部,故還可以起到溫通經脈、溫補腎陽的作用。

跟隨著蘇東坡的手法進行足底按摩,是不是感覺身心都變得舒暢了?我們不僅要學會怎么做,更要了解為什么這么做,了解其中蘊含的原理才能堅持下去。

“蘇氏足底按摩法”的原理

從蘇東坡的按摩手法可以看出,足底按摩就是通過刺激足底穴位來做治療。按摩病變器官或腺體的反射區帶,使其恢復原有功能,達到治療效果。

腳底大約匯集著60個穴位,對應著人體五臟六腑各個器官。

足底按摩能顯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區,使得血液循環暢通,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和毒素,新陳代謝正常運作,最終達到治療疾病和養生的目的。

雖然足底按摩是一種老少咸宜、效果顯著的養生療法,長期堅持對一些慢性疾病還有顯著療效。但足底按摩也有不為人知的誤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繞開。

足底按摩的三大誤區

圖1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誤區一:力道越大越好

很多人在做足底按摩的時候,認為力度越大,效果越好,常常讓按摩師按重一點,殊不知這樣會產生反效果。

適度的力道對身體健康有益,足底按摩的療效往往與力度的大小不成正比。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同,身體的承受能力自然也不同。因此,一般以按摩部位產生酸痛感為宜,輔以規律的節奏,均勻地展開。

誤區二:人人都適合足底按摩

足底按摩是一種通過刺激足底穴位來治療疾病或養生的手段,能產生預防和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而是因人而異的。

對于處于月經期的女性和患有凝血疾病的人群,足底按摩可能會導致出血等意外情況,應避免在出血期間進行足底按摩。

孕婦、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都屬于足底按摩的高危人群,要盡量避免做足底按摩,以免發生不測。

誤區三:自己在家做效果也一樣

很多人會選擇買個足浴盆自己在家做足底按摩,認為這樣經濟實惠。

但足底按摩只有刺激到了相應的穴位、給予相應的力道才能達到效果,自己在家做由于不專業,往往很難找準穴位,更不用說產生均勻的力道。

因此,自己在家做的話往往效果不明顯,事倍功半,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圖2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足療按摩有著千年的歷史,能夠盛行至今天,可以看出它確實對身體有很大益處。

當我們累了一天的時候,不妨也學學足療達人蘇東坡,養生先養腳,從今天開始,給你的雙腳做個按摩。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