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沖 北京市朝陽區第三醫院
審核:錢英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很活潑,到哪都停不下來,但做事情總是沒有耐心,很難把一件事堅持做完;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愛做小動作,怎么說也不聽;寫作業拖拖拉拉,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做事馬虎,經常會被老師、家長訓斥,時間長了就表現得很不自信……
如果有以上這些表現,家長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癥。
一、多動癥孩子多數不愿意配合家長
多動癥孩子在很多事情上不愿意和家長配合。
教育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對于有多動癥的孩子來說,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家長教育孩子,希望孩子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希望孩子有禮貌、干凈整潔、遵守各種秩序、做事效率高。
但多動癥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組織條理性、記憶力、反應抑制等多方面功能缺陷,導致執行力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要差很多,所以很多時候可能不愿意聽家長的話。
除了自身病理性因素外,多動癥孩子不愿聽家長的話,還可能是家長與孩子溝通時采取了不恰當甚至是錯誤的方式造成的。家長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卻沒有考慮孩子的需求。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家長與孩子溝通的錯誤方式
為了讓多動癥的孩子能聽話,家長們往往會采用一些不恰當的溝通方式。
1.責備 很多家長每天都會督促孩子學習、寫作業,如果孩子忘記或者沒有做好,就會劈頭蓋臉地責備一番,比如:“怎么又忘記帶作業本回家,跟你說了多少遍怎么就是記不住!”“又不看題,叫你讀題、讀題!這種錯誤犯了多少次,怎么就是記不住呢!”
2.謾罵 有的家長急火攻心,很可能會言語過激,責備上升為謾罵。比如:孩子沒記住事,就罵孩子是“豬腦子”;孩子不會做題,就說孩子又蠢又笨;房間亂了,就說像豬窩;孩子打架了,不分青紅皂白就說孩子是欠揍!
3.警告 家長們有時為了孩子的安全,會用警告的語氣對孩子說話。如怕被車撞到,就警告孩子:“你是想讓車撞到嗎!”怕孩子冷了,就警告孩子:“穿上外套,小心感冒,要是生病了,我可不會帶你去醫院看病!”
4.威脅 有些孩子比較任性,難管教。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就經常威脅孩子。當孩子又哭又鬧時,家長就會說:“再哭就不要你了!”或者是數數:“數三下,再不走就不管你了!”孩子不小心動了插座,怕孩子被電著,嘴上卻威脅著說:“再動,小心電死你!”
5.說教 有些家長也會用溫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但總是嘮嘮叨叨,不停地說教。比如對于遲到這件事,家長會說:“起這么早還遲到,是我的原因造成的嗎?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遲到了,老師會批評你,同學會看不起你。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要操心,不能總讓爸爸媽媽替你操心!”
6.命令 有的家長什么事都是命令孩子去做。比如:“馬上去寫作業!”“立刻上床睡覺!”“每個單詞必須抄10遍!”“不要吵了,安靜點!”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7.比較 有種現象非常普遍,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自己的孩子優秀。孩子成績稍微不理想,就跟其他孩子比較。別人家的孩子能考好,自家孩子不爭氣;別人家孩子那么乖,那么安靜,自家孩子太鬧人,話又多;別人家孩子聽話又懂事,自家孩子沒禮貌,給自己丟臉了。
這些責備、謾罵、警告、說教、埋怨、威脅等溝通方式,用得多了難免會讓多動癥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傷害,進而引發更多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或者做其他一些讓家長反感的動作和行為,以掩蓋自己的不自信。
那么,面對多動癥孩子,家長應該怎樣與他們溝通呢?
三、家長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首先,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以免影響自己的思考和行為。比如: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接納孩子的多動癥現實,接受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不期待孩子是完美的,等等。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平和起來。
其次,嘗試用提醒的方式督促多動癥孩子。沒有人喜歡被催促著做事情,但會接受提醒的方式,多動癥孩子也不例外。下面教家長幾個提醒的小技巧。
?描述問題,或者描述你看見的,這樣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會有抵觸心理。
?提示比催促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比如家長不用催促孩子六點寫作業,可以說:“六點了,寫作業時間到了。”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家長是在提示他,也更能接受這種方式。
?說出你的感受。平時家長總喜歡高高在上、高談闊論。有時候自己情緒失控也不會跟孩子好好溝通。其實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告訴他自己也有不開心、不高興、沮喪的時候。
?如果覺得語言交流有困難,也可以利用寫小紙條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既可以防止雙方情緒上的沖突,也增加了孩子對這種溝通方式的新鮮感。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這些方法就是平時與多動癥孩子溝通的一些小技巧,只要家長多些耐心和愛心,平和自己的情緒,想問題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相信孩子也會愿意跟家長們多溝通和交流的。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