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潤花 山西省汾陽醫院,副主任護師

審核:張麗卿 山西省汾陽醫院,主任醫師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有10%~4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中國成年人的比例高達38.2%。失眠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民眾健康的潛伏殺手之一。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民眾每天平均睡眠時長為7.06小時,較2012年睡眠平均時長(8.5小時)減少了1.5小時[1]。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睡夢香甜美,繁忙工作不覺累。而失眠會導致軀體和精神損害,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失眠是睡眠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失眠的患者存在入睡困難伴或不伴睡眠維持困難,從而導致睡眠的質量或數量達不到人體正常的生理需求,而且會影響白天的工作和生活。

當你持續被失眠困擾,甚至感到精神崩潰時,請你一定要放松,因為害怕失眠比失眠本身更可怕。

以下6種原因可導致失眠或加重失眠。

?作息不規律導致睡眠節律紊亂。

?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如上網、玩游戲等,會削弱床與睡眠之間的關聯,加重失眠。

?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人體褪黑素是促進睡眠的神經遞質,而電子產品的屏幕發射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如果褪黑素分泌不足,會出現入睡困難。

?酒精可以讓人產生困意而幫助入睡。飲酒后雖然入睡變快,但深睡眠會減少,而且容易早醒。

?對失眠的焦慮。失眠出現后,患者如果過分擔心失眠帶來的不良影響,會導致過度緊張,從而形成“失眠-緊張-失眠”的惡性循環。

?臥床后思慮過度,很多失眠者上床后大腦變得非常興奮,腦子像過電影一樣回憶發生過的事或計劃未來的事。如此思慮過度會導致入睡困難、頻繁覺醒等,從而使失眠加重。

充足睡眠精神爽,工作熱情勁頭強。那我們究竟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呢?知曉這些問題,能減少我們對睡眠質量的擔心。

正常睡眠過程包含2個不同的時期,分別為快速眼動睡眠期(REM期)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期)。快速眼動睡眠期常被稱為“做夢睡眠”。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又分為1期(N1)、2期(N2)和3期(N3),其中1期和2期睡眠稱為“淺睡眠”,3期睡眠稱為“深睡眠”。

人們的正常睡眠往往是先進入1期和2期淺睡眠,然后再慢慢進入3期深睡眠。3期深睡眠結束后會再回到2期睡眠,進人快速眼動睡眠期。這個完整的過程被稱為一個“睡眠周期”。每個睡眠周期大約持續90分鐘。整夜睡眠大約有4~5個睡眠周期。

每個睡眠時期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正常人1期睡眠占總睡眠的2%~5%;2期睡眠占總睡眠的45%~55%;3期“深睡眠”僅占總睡眠的13%~23%;快速眼動睡眠期的“做夢睡眠”占總睡眠的20%~25%。

那我們究竟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呢?有沒有標準的睡眠時長?

下面給大家一個參考時間,成年人的正常睡眠時間是4~5個睡眠周期,每個睡眠周期約90分鐘。這樣算下來,成年人每天睡眠時間為6~8小時。隨著年齡增長,睡眠需求會越來越少。各個年齡段的大概睡眠時長:新生嬰兒16~20小時;幼兒9~12小時 ;兒童9~10小時;老年人5~6小時。不同個體的睡眠時長不同,因此不必糾結睡眠時間,要更多關注內心的安寧。

要想身體棒,先把覺睡好。知曉了睡眠的各個分期和需要的睡眠時間后,應針對自身失眠原因,通過以下方法戰勝失眠。

?行動改善

①生物鐘是可以通過行為習慣來培養的。上床時間盡量為晚上10:30左右,起床時間為早上5:30左右,每日堅持訓練,就會形成新的生物鐘。

②增加睡眠動力,即適量運動,白天不補覺,不午睡,睡前2小時內避免運動。

③營造良好的助眠環境,避免房間開強光照射,可以使用遮光窗簾。睡前溫水浴或熱水泡腳,或者聆聽舒緩安神的音樂等。

?藥物輔助 對于助眠藥物,失眠者真是既愛又恨。愛它的療效,恨它的不良反應和成癮性,對此非常糾結。那么,失眠者到底要不要使用助眠藥物呢?這要因人而定。

①偶爾失眠者是指失眠次數較少的人,即每周失眠次數不超過2次。對于這類人群,不建議使用助眠藥物,可通過行動改善來調整睡眠。

②長期失眠者是指每周失眠次數超過3次,持續3個月及以上的時間。對于這類人群,建議使用助眠藥物,快速改善睡眠狀況。助眠藥物往往起效比較快,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其他方法

①放松身心,進行瑜伽、正念呼吸等訓練,減輕睡前軀體或心理的緊張。

②靜靜地關注自己的呼吸,隨著均勻的一呼一吸,慢慢入睡。

③心定神寧睡眠好,煩惱憂愁腦后拋。上床后關掉“心”門,不糾結過去,不恐懼明天,調理好自己,相信通過自己的力量可以安然入睡。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生命誠可貴,睡眠價更高,愿失眠不再困擾你、我、他。

參考文獻

[1]王俊秀,張衍,劉洋洋,等.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