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雪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審核:馬 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主任醫師

乳痂是什么?

乳痂是寶寶剛出生或者生后不久,在頭皮、面部出現黃黃的油膩的痂皮,用手碰一碰很粗糙又很結實。以頭皮、前額、耳后、眉部、面頰、鼻唇溝、頭頂和囟門處最常見。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乳痂是傳說中的濕疹嗎?

對于剛生了寶寶的媽媽而言,濕疹可能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匯。那么,老人口中的乳痂是嬰兒濕疹嗎?

答案是否定的,乳痂的學名是脂溢性皮炎。一聽脂溢性皮炎,大家可能覺得不陌生,表現為頭皮出油多,并且有很多頭皮屑,通常出現在青春期后。其實脂溢性皮炎有兩個高峰年齡段,青春期只是其一。

乳痂作為發生在嬰兒期的脂溢性皮炎,是另一個高峰期。通常出生后1周到3月齡時的寶寶出現最多,到1歲時就明顯減少了。

乳痂是怎么形成的呢?

1.在嬰兒期乳痂早期的發生可能與激素依賴性皮脂分泌有關,皮脂分泌在兒童期減少,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再次增加。

2. 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出現離不開馬拉色菌,以前也稱作糠秕孢子菌,是一種真菌。對于真菌,大家都不陌生,大到蘑菇,小到可引起足癬或者灰指甲的皮膚癬菌都屬于真菌。馬拉色菌大部分時間都能與我們和平相處,可存在于正常的皮膚。它們喜歡定居在身體中出油多的部位,并且以那里的油脂為生,把原來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加工成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它們的這個作用也為脂溢性皮炎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因為這些不飽和脂肪酸會破壞我們的皮膚,使皮膚產生炎癥。那么,奶痂嚴重的孩子是不是皮膚上的馬拉色菌更多呢?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不同嬰兒的易感性有關,與菌量無關,也就是說出現奶痂的孩子有一定的遺傳背景。

3. 脂溢性皮炎發生的部位是出油多的部位,因為這里的皮脂腺分泌活躍。目前研究發現皮脂腺的活性與脂溢性皮炎有很大相關性。

4. 皮膚表面除了馬拉色菌外,還有其他細菌等微生物,因此,一些研究推測脂溢性皮炎的發生可能與皮膚微生態菌群的不平衡有關。

5. 近來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的脂溢性皮炎的精確診斷,進一步證實了遺傳因素在其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奶痂該如何應對

1. 面積不大、痂偏薄、痂下及周圍皮膚不紅的寶寶,可分類到輕癥,使用普通嬰兒洗發水或者嬰兒洗護合一,每天洗頭1次,連續洗,1周,可軟化和去除結痂。

2. 對于痂偏厚、面積廣泛,但是局部皮膚無明顯發紅的寶寶,可分類到中度,可在頭皮或面部涂潤膚露持續幾小時或睡前涂后過一夜,再用硅膠梳子輕輕去除頭皮痂皮,然后用普通嬰兒洗發水清洗。

3. 痂下或者周圍皮膚發紅,伴或者不伴瘙癢的寶寶,可分類到重癥,使用酮康唑等抗真菌的洗發水,可以用來減少馬拉色菌的定植和改善紅斑。茶樹油對馬拉色菌有抗菌作用,也可用作洗發水。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藥膏,如含咪康唑或者酮康唑的乳膏可以外用。除此之外,含激素的外用藥膏可以改善紅斑和瘙癢的炎癥狀態,可以選擇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或者地奈德乳膏外用,使用7~10天。

發生在頭面部的嬰兒脂溢性皮炎需要鑒別什么疾病呢?

1. 嬰兒濕疹,在嬰兒期也常出現在頭面部及前胸,有時四肢也會受累。表現為紅斑表面可以有水皰、脫屑和結痂,但和脂溢性皮炎相比,嬰兒濕疹出現的時間較晚,往往在3月齡后出現,皮損沒有清晰的邊界。寶寶會出現伏在看護人身上時磨蹭面部,或者用小手搔抓的表現,這證明嬰兒濕疹的瘙癢是非常明顯的,甚至會影響睡眠。這樣的寶寶往往有濕疹、過敏性鼻炎甚至哮喘等疾病家族史。

2.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但嬰兒期發病十分罕見,除較厚的白色鱗屑外,可出現黃痂,但鱗屑或者痂皮下皮膚是紅色的,且多有銀屑病家族史,其診療依賴于專業醫師,故如有懷疑需要積極就醫。

3. 其他需要鑒別的少見病還有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會出現類似脂溢性皮炎的表現或者尿布皮炎,常規治療無效,并常有破潰及糜爛。除此之外,還有頭癬,頭癬也是由真菌引起的,此真菌和馬拉色菌不同,是致病性的真菌,多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由傳染源而來才會出現頭癬。如有懷疑需要就醫完善檢查。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