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欽儔 南昌市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劉 峰 湖南省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

胃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胃癌是我國發病率第二高的癌癥。據報道,我國胃癌年新發患者45.6萬人,占全球的44%,可謂是胃癌大國,因此,預防、降低胃癌的發病率迫在眉睫。而了解胃癌的危險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幽門螺桿菌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已把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不僅與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有密切的關系,而且是導致胃癌的元兇之一。據統計,我國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40℅~60%,因此,預防胃癌首先要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胃潰瘍 胃潰瘍有4大并發癥(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醫學專家早就把胃潰瘍列為癌前病變之一,尤其是巨大潰瘍(潰瘍直徑大于2.5厘米)、胃竇部潰瘍、潰瘍病史較長者癌變的概率更大,因此,預防胃癌前提是要積極治愈胃潰瘍。

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也是癌前病變之一,尤其是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也稱異型增生或上皮內瘤變)的患者癌變的傾向更高,因此,積極治療萎縮性胃炎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胃息肉 胃息肉也是癌前病變之一,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癌變的傾向更高,一旦發現胃息肉可在胃鏡下立即摘除。

膽汁反流 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如嗜煙會導致幽門括約肌松弛,造成膽汁反流,高濃度的膽鹽會侵襲胃黏膜,破壞胃黏膜屏障,形成膽汁反流性胃炎。

長期使用質子泵阻滯劑 如奧美拉唑,專家觀察研究指出,可導致胃黏膜增生。

長期高鹽飲食 破壞胃黏膜屏障,是消化道腫瘤的“助推器”。燒烤制品、薰制品含有苯并芘致癌物。醃制品含有亞硝酸鹽致癌物。霉變食品含有黃曲霉素致癌物。嗜酒會溶解胃黏膜上脂質,破壞胃黏膜屏障。嗜煙會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

遺傳因素 醫學專家觀察研究指出,有胃癌家族史者比無胃癌家族史者胃癌的患病率高,因而應加強對這部分人的檢測。

教您看懂胃鏡及病理檢查報告單

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上皮內瘤變是胃鏡及其病理報告單上經常看見的名詞,三者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關系呢?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慢性胃炎分為二種,即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也稱慢性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由非萎縮性胃炎發展而來。萎縮性胃炎是指胃腔固有腺體減少,胃黏膜變薄,胃小凹變淺,部分黏膜血管顯露,可伴有黏膜顆粒或結節狀等表現。胃黏膜萎縮又包括生理性萎縮和病理性萎縮,前者多見于老年人,后者為病態。根據病理切片報告,病理性萎縮又包括非化生性萎縮和化生性萎縮。其中化生性萎縮是指胃黏膜腺體可見腸化生(即胃黏膜腺體演變成像腸黏膜腺體似的)。根據我國消化專家最新達成的共識認為,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均有發生胃癌的風險,屬于癌前狀態(不是癌前病變),腸化生是萎縮性胃炎的后期改變。而胃上皮內瘤變(過去稱不典型增生或異型增生)則是癌前病變。上皮內瘤變又分為低級別瘤變和高級別瘤變。其中高級別瘤變更嚴重。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消化專家同時又指出,腸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發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癥→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上皮內瘤變→胃癌。由此可見,胃癌的發生是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逐漸演變而來的,醫患可通過各種干預措施阻止其進展和發生。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