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出臺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要達到25%,積極擴大包括氫能在內的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

上海目前正在進行低碳、零碳船用發動機研發攻關,力爭在2024年開發出甲醇發動機,爭取2025年實現上船示范應用。相關專家表示,船舶發動機將加快綠色低碳化轉型,以LNG為主的雙燃料動力已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未來有望逐漸向甲醇、氨以及生物質燃料等雙燃料動力發展。比如甲醇就是一種可實現碳中和的綠色燃料,并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安全性、可獲得性,是船舶動力實現低碳零碳目標的理想燃料之一,甲醇替代率可達95%以上,其功率和熱效率與柴油機相當。

我國正在積極探索綠氫、甲醇、氨能等替代石化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徑,這些技術可以應用到新能源汽車領域。

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約60%的甲醇是在中國境內生產和使用的,這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國家。中國在2012年開始了一項甲醇汽車試驗,鼓勵汽車制造商開發在幾個城市運行的車型,同時收集了之后6年它們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數據。結論是,甲醇汽車的能效比汽油汽車高21%,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6%。清潔生產的潛力是使甲醇成為理想燃料的原因。它不僅是一種更有效的能源使用方式,也是一種從空氣中清除現有二氧化碳的方式。

傳統上講,甲醇是由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生產的,但它也可以由農業廢棄物等可再生資源制造。甲醇燃料以及由甲醇衍生的其他化學產品能以負碳的方式生產。

天然氣是制備甲醇最好的原料,比煤制甲醇更便宜。從運輸角度來講,固體、氣體運輸難度大,液體燃料是交通運輸能源的首選,因為液體燃料,如汽油或甲醇,在陸上可以管路輸送,跨海輸送成本很低(是價格的1%左右),并且可以在儲罐里長期儲存。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