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是全國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縣,全縣擁有紅棗林面積約82萬畝。依托豐富的棗木資源,培育了“棗木香菇”這一品牌。小小香菇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帶動鄉村振興,造福一方水土?記者來到臨縣食用菌科技小院,探訪這里的“致富經”。

(棗木香菇生產大棚)

據介紹,2020年11月山西臨縣食用菌科技小院掛牌成立,食用菌專家工作站對全縣棗木香菇種植、管理、銷售等環節實行統一培訓、統一品種、統一配方、統一管理。臨縣食用菌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專家、山西農業大學孟俊龍教授介紹,臨縣食用菌科技小院從選育優良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等角度進行技術幫扶。從全國主產區引進優良品種,在臨縣進行栽培?!敖┠曛饕M的品種有808、0912、七河2號等,在臨縣不同區域環境下進行試種?!彼f。此外,主要針對工廠化制棒與反季香菇生產進行技術推廣。工廠化制棒,是菌棒通過工廠化的設施設備進行生產,再由企業統一發菌,最后分配到老百姓手中進行出菇。不僅實現了集中生產,在降低老百姓生產成本的同時還規范了技術,避免了前期發菌不佳、生產標準化不到位等問題。

(臨縣食用菌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山西農業大學孟俊龍教授)

香菇的反季節栽培,是指在非常規季節里出菇的栽培方法。主流的香菇生產模式是春栽和秋栽,臨縣林木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8.9℃,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使臨縣生產的香菇不僅品質優良,而且形成了與南方主產區錯季采收的臨縣夏菇。據介紹,夏季全國出菇量較小,臨縣棗木香菇的出菇經濟效益便相對較高,比平時價格貴3-4元/斤,最貴則高達12元/斤。

(棗木香菇)

孟俊龍介紹,由于棗木香菇含有大量礦物質元素,同時還含有油酸、亞油酸等抗癌物質,因此市場價是普通香菇的兩倍。廢菌棒通過發酵處理,還可以做成肥料用于還田、種樹。“種完棗木的枝條我們種香菇,種完香菇的廢料我們又把它做成肥料再還到紅棗林中,形成良性循環,實現了廢棄資源的利用,從而增加效益。”他表示。

如何讓當地農民真正掌握科學種植技術?孟俊龍認為,技術指導與技術培訓需要并行。在臨縣食用菌科技小院,通過定期與縣委縣政府統一組織,對菇農進行集中培訓,把管理的技術要點、方法手把手交給農民。此外,培訓也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包括生產菌棒、發菌、出菇等多項技術,而且因時培訓,分階段培訓。孟俊龍說,培訓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現場、網上指導等等。經過反反復復地培訓,農民掌握了主要的技術,老百姓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得到普遍提升。(整理/焦子原 武玥彤)

來源: 光明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