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讀探險故事嗎?很多探險故事都會有這樣的情節,說主角陷入了絕境,救援無門,連食物和水都沒了,最后竟然靠喝尿活了下來。
尿這么難聞的東西,居然能喝掉,探險家真是了不起。但是,故事是故事,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可別隨便喝自己的尿啊。
這倒不是因為尿喝了會死什么的,而是因為,在沒水的時候喝尿,這事兒超級的不劃算。
尿是怎么回事兒呢?它是人體排泄廢棄物的一種手段。人的身體會產生一種叫尿素的廢物,它就是尿騷味的主要來源。這種廢物堆積多了,就會有毒,但是它能溶解在水里。所以,人就會留出一部分水,把它溶解在里面,然后一口氣撒掉。
另外,有的時候人喝水會喝得太多,多余的水有些出汗和呼氣排掉了,另一些就通過撒尿排掉。
過去大家以為,尿剛尿出來,沒接觸外界環境的時候,是沒有細菌的。后來發現不對,其實還是有細菌,但沒有那種特別危險、一碰就生病的細菌。里面的尿素呢,雖然是味道不好的廢物,但人體也算有一些耐受力,所以正常的情況下,喝一口尿,沒多大事。
可是,如果你流落荒野,已經口渴了,喝尿不但不能解渴,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你想,人體也不傻,你都知道渴了,負責排尿的部分也知道啊。缺水的時候,水不能浪費,但廢物又不排不行,所以就會努力節約水分,排出盡可能濃的尿。這個時候的尿,也會明顯比平時更黃。
太濃的液體,喝下去就不解渴了,就像你喝海水或者喝很咸的湯,都不能解渴。再說了,人家費了半天勁,用最少的水把廢物排掉了,結果你又給喝回去了,那豈不是只能從頭再來,重新制造一樣的尿再尿掉?白干了。
而如果你反復這么喝,來不及制造尿,就會導致廢物在身體里積累,那就更糟糕了。
所以你看,耍這種小聰明,是沒有必要的,人體自己懂得盡可能節約水分,你去干擾這個過程,反而會更糟糕。真的去探險沒水了的話,還是趕緊找水,趕緊求救吧。
而明白了這個道理呢,也能幫助你喝到足夠的水。你可能聽人說過一天要喝多少杯水,但這種指南其實不太靠譜,因為杯子大小不知道,人和人不一樣,再說咱們平時吃東西也能獲得水分的。
真的靠譜的辦法其實就兩個,第一是覺得渴了就該喝水,第二是尿明顯比平時黃那就該喝水。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