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朝

你聽說過稻草人論證嗎?所謂稻草人,其實比喻的是一個虛假的靶子。辯論中,有人會故意樹立這種虛假的靶子,故意曲解對方的論點,然后攻擊這個曲解后的論點,假裝駁倒了對方。遇到稻草人論證的人,真的可以把人氣瘋。

著名作家王蒙曾經諷刺過這種論證方式,比如,有人愛吃燒餅,就有一些聰明人來商榷了,他們說啊,“燒餅好吃,難道烤鴨就不更好吃嗎?烤鴨難道不是我們偉大首都的風味佳肴嗎?重燒餅而輕烤鴨,意味著什么呢?你吃燒餅,一次給你一百個四兩重的燒餅,你吃得了嗎?吃不了不是浪費嗎?全吃了不得撐死嗎?“等等等等,類似的質疑可以想怎么提就怎么提,原因很簡單,這些質疑和人們一開始表達的意思無關,完全是攻擊者自己提出來的。

還有更厲害的,攻擊者可以在這些質疑里用上道德假設,結合叫做訴諸道德之類的邏輯謬誤一起用。比如,他還要質問:“吃燒餅而忘了為燒餅而出力的千千萬萬人們,不是忘了本嗎?燒餅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嗎?”這一下,一個人只是表達愛吃燒餅,居然就和道德品質聯系了起來。

王蒙還舉了一個例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首抒情的軍旅歌曲,叫做《軍港之夜》,其中唱到:“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結果,一些人批評這首歌,說水兵都去睡覺了,誰來保衛軍港呢?王蒙諷刺說,這首歌恐怕要加幾句歌詞:“ 水兵睡著了,仍有人放哨。睡醒一覺后,起床出早操。”

在現實生活中,沒人會為燒餅大費周章。但是,依靠話說圓,并不能避免稻草人論證。畢竟,稻草人論證可以隨意樹立假靶子,利用這個論證方法的人,本來就不是真的要在邏輯上駁倒別人,而是要來一場渾水摸魚。

看到這里,我想請你注意了。很多時候,你不一定是辯論中的某一方,而是一名旁觀者,這個時候,稻草人論證的威力可就出來了。本來,你想從一場辯論中獲得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斷,但是一方使用稻草人論證的時候,你如果沒能識破,就可能被他牽著鼻子走。要是再看到另一方被這種曲解氣到了,你可能還會形成一種印象:他急了!這一下,可就真被稻草人論證牽著鼻子走了。

要識破稻草人論證,你需要靜下來想一想,一方駁斥的,到底是另一方的觀點,還是經過了曲解。尤其是要小心,有些人辯論不說觀點,而是先激起旁觀者的情緒。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注意了,也許你就會發現稻草人論證的痕跡。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