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

2021年2月3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已正式加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

應世衛組織方面請求,中方決定向實施計劃提供1000萬劑疫苗,主要用于發展中國家急需,這是中方促進疫苗公平分配,推進國際抗疫合作,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又一重要舉措。

各國政府投入巨資開發的新冠疫苗,是人類擺脫疫情苦海的唯一希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冠疫苗理應跨越利益和立場,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然而一些國家一方面對中國疫苗進行歪曲抹黑,另一方面又利用自身的經濟和科技優勢搶奪疫苗配額,“疫苗民族主義”正在破壞全球抗疫大局。

但是,污蔑無法掩蓋中國疫苗對于全球抗疫事業的重大貢獻,中國在疫苗議題上的態度始終堅定,承諾將自主研發的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目前,巴基斯坦、埃及、巴林、塞爾維亞、阿塞拜疆、塞舌爾、印度尼西亞、巴西、土耳其、菲律賓、泰國、秘魯、馬來西亞等國家已經開始接種中國疫苗。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始終堅持公共產品性質的中國疫苗將會是他們的理性選擇。

拒絕“免疫鴻溝”,新冠疫苗應是全球公共產品

“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爭取讓所有國家、所有人群都能買得起、用得上疫苗”;“中方愿在疫苗研發成功并投入使用后優先同非洲國家共享”,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關于新冠疫苗的中國觀念。

那么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新冠疫苗應該具備哪些屬性呢?

1、無附加條件。制藥企業不應以疫苗提供作為手段對各國提出疫苗正當銷售之外的權利主張,即疫苗銷售不應附加額外條件。

2、平價銷售。為了推進疫苗的普及,各國政府和衛生保健機構必須要求制藥企業以平易的價格銷售疫苗,在無數生命悲慘離世的背景下追求利益最大化,顯然不符合人類普世的道德要求,更不利于全球抗疫的整體大局。

3、公開透明。各國政府為疫苗的成功開發投入了巨量資金,這讓新冠疫苗開發早已脫離了一般的企業研發行為,公眾有充分理由要求制藥公司確保必要的信息透明,以保證研發經費得到合理合規的運用。

4、技術共享。制藥巨頭不應私自保有或者出賣疫苗生產獨占權,避免相關的技術以及數據僅僅由少數國家或企業掌握。

5、公平分配。新冠疫苗應當超越政治因素,盡可能實現面向全球的公平分配,確保極不發達國家的民眾也能享有及時注射的權利。

實現“疫苗平等”的現實困難

讓疫苗成為全球控制疫情的保護傘,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景。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仍有一些因素阻礙了這一愿景的實現。

首先,新冠疫苗的國際流動存在明顯的不平等現象。多個發展中國家在購置新冠疫苗時出不得不忍受跨國藥企提出的苛刻條件。輝瑞公司在向阿根廷銷售疫苗過程中,要求阿根廷制定新法將冰川等不動資產作為擔保條件,雙方談判難產;而在與巴西的合同中,輝瑞單方面增設苛刻的附加條款,將巴西海外資產主權作為付款擔保,延遲交付疫苗免受處罰,出現嚴重副作用時免責等。這樣的行為完全可以用趁火打劫來予以定義。

而公平分配則是更加遙遙無期,圍繞疫苗的爭奪早在研發階段就已經展開。發達國家借助自己的技術優勢和經濟實力,領先疫苗研發,更借此獲得優先購買的權利。為了盡快擺脫疫情,發達國家爭先恐后地大量囤積疫苗,以僅占世界14%的人口預先訂購了目前全球疫苗預期產量的53%。30個低收入國家和37個中低收入國家僅能通過世衛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獲取疫苗,這些國家90%的人口在2021年年內無望接種。

其次,世衛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面臨資金困境。在該實施計劃下,世衛組織承諾向海地、尼加拉瓜和玻利維亞等十余個拉美國家捐贈疫苗,并至少向拉美6.5億人口提供6500萬劑疫苗,預計最低花費達27億美元。不過可惜的是,該計劃目前尚未籌集到足額資金,疫苗的交付時間則很可能要延長到2022年。新冠疫苗將為富國和窮國之間的不平等高墻再添新磚。

中國疫苗,既是希望更是擔當

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新冠疫苗的生產、運輸與保存都存在艱巨挑戰: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缺乏自主研發和大量生產新冠疫苗的能力,疫苗輸送過程中必須的冷鏈條件對于很多基礎設施較差的國家來說也很難短時間實現。在這個情況下,中國的承諾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提供1000萬劑疫苗便足以顯示中國對于新冠疫苗全球公共化問題上的堅守和態度。但仍有一些國家將疫苗問題政治化,破壞團結抗疫的良好氛圍。

當下國際市場中的新冠疫苗在價格、運輸存儲條件等條件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滅活疫苗具有安全可靠,存儲運輸便利,價格合理等優勢,很可能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戰勝疫情的唯一選擇。不論輝瑞疫苗具有多么高的有效率,它需要零下七十度低溫存儲的致命缺陷就已經決定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將與之無緣。

秘魯政府官員就曾經對輝瑞疫苗發表過“僅適合在沿海、首都和大城市中使用”的評論。除了落后的基礎設施,很多發展中國家也無法確保對冷鏈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的效果,讓疫苗走完“最后一公里”難上加難。

我們應當客觀地看待不同疫苗的優勢和劣勢,也應當尊重各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采購選擇。一些國家出于自身考慮打壓中國疫苗,在國際輿論場制造負面消息,阻撓各國采購中國疫苗的做法,已經完全背離了基本的道義。在疫苗接種問題上,應努力實現新冠疫苗由全人類共同享有,積極推進新冠疫成為真正給人類帶來福祉寶物,戰勝疫情的武器。

在新冠疫苗的研發過程中,無數制藥巨頭都慘遭失敗,中國的成功更顯得彌足珍貴。對于十幾億人口的國家而言,疫苗自主這四個字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對于國產疫苗,國人應當珍惜,更應該驕傲。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