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思宜
手機是個好發明,買東西、玩游戲、查資料……我們的日常儼然已經離不開手機。
不過有人就說了:我還是要勸你少玩點手機,它可能讓你患上癌癥。因為隨著手機越來越普及,得癌癥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就說明,玩手機會致癌!
哎呀,這么看起來,家里長輩經常轉發的那些文章,說手機有輻射,用多了有危害——莫非還真有幾分道理?
打住打住!手機和癌癥,它倆只是恰好都和時間有關罷了。這其實是典型的“相關非因果”悖論,就是說,雖然兩件事情表面看起來是有關系的,但實際上并沒有因果關系,它們只是分別都和其它某些事情有關罷了。
最近幾十年來,科技突飛猛進,發明出了越來越便攜的手機;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有錢,買得起手機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同樣的這段時間里,醫療技術也在突飛猛進,很多以前查不出來的癌癥,現在能夠查出來了。再加上人們有錢后更重視健康,主動去醫院做檢查的人多了,查出癌癥的人數自然也就多了。
其實,手機和癌癥這個邏輯謬誤,很好破解。你只要把手機替換成中國人的身高,這句話就會變成:隨著中國人的身高越來越高,癌癥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由此難道可以得出“長高容易致癌”嗎?這顯然有些荒謬了!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許多發達地區(比如北歐、美國、英國)抑郁癥比例非常高,那么由此我們是否可以得出“有錢導致抑郁”的結論呢?
當然不能!因為造成發達地區抑郁癥比例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人們更關注心理健康了,更提倡大家在情緒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去醫院看醫生了。這樣一來,抑郁癥就會及時被發現。而在低收入地區,人們可能連飯都吃不飽,就更沒心思管抑郁癥的問題了。那些有抑郁癥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抑郁癥這個概念,更不會去醫院看病,所以也就不會被發現了。
事實上,中科院的調查報告就顯示:我國農村人口更容易患抑郁癥,心理狀況更糟糕。抑郁癥和所處地區的經濟狀況,其實是兩件沒有因果關系的事情呢。
所以說,不要再試圖簡單粗暴的歸因啦。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