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少吟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皮膚激光理療科
審核: 朱慧蘭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 主任醫師
隨著歲月的增長,臉上的斑也逐漸增多,往往很多人知道是色素斑,具體是哪種斑?表皮層?真皮層?傻傻分不清。本文向大家介紹常見的幾種色素斑、病理學檢查、治療方法及效果。
圖1(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一、雀斑
圖2 雀斑(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日光、X線、紫外線照射可促發和加重
幼年發病,女性居多,青春期加重
部位:好發于面部,特別是鼻和兩頰
皮損:棕色點狀色素沉著斑,針頭到米粒大,直徑多小于0.5cm,淡褐色到褐黑色
病理:表皮基底層黑素增多,但黑素細胞數量并未增加
治療:強脈沖光、Q開關Nd:YAG激光、Q開關紅寶石激光、Q開關翠綠寶石激光、皮秒激光等。
愈合:效果很好,但存在復發和治療后可能有色素沉著和罕見色素減退。
二、咖啡斑
圖3 咖啡班(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為淡褐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狀不一,多為卵圓形,邊界清楚,表面平滑
面部少見,常孤立的見于新生兒,如咖啡斑數量>5,需要排除是否伴發于神經纖維瘤病、Albright綜合征、Watson綜合征
病理:表皮內黑素總量增加,見巨大黑素體,基底層黑素細胞數量增加,真皮內散在噬黑素細胞。
治療:咖啡斑的色素在表皮層,可采用強脈沖光/Q開關/皮秒激光/Q開關紅寶石激光/Q開關/皮秒激光翠綠寶石激光
僅有部分患者能得到完全治愈,部分患者即使多次治療亦不能獲得良好療效;部分患者取得良好療效后可出現復發。
三、太田痣
圖4 太田痣(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好發女性,1歲內發病者最多,發病年齡的分布呈現兩個高峰:嬰兒期和青春期
發病機制:胚胎發育期,黑色素細胞向表皮移行時出現障礙
皮損位于面部三叉神經Ⅰ、Ⅱ支支配區域,可為褐色、青灰、青色、紫褐色、青黑色,多為斑片
病理:表皮正常,真皮淺中層可見梭形、樹枝狀、星狀黑素細胞,分布于膠原纖維之間,其長軸于皮面平行
治療:Q開關或皮秒激光Nd:YAG激光、Q開關或皮秒激光翠綠寶石激光和Q開關紅寶石激光,療效肯定,皮疹罕見復發,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四、顴部褐青色痣
圖5 顴部褐青色痣(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又稱 H o ri痣、獲得性雙側太田痣樣斑,1984年由Hori 首次提出
皮損特征: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黑灰色或黑褐色斑點,直徑為1~3mm,對稱,多不融合
好發部位:前額、顳部、顴部和鼻根部
20.9%~25.0%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理:真皮乳頭層和網狀淺層見大量黑素細胞,桿狀或樹突狀,DOPA染色弱陽性
治療:采用Q開關/皮秒激光Nd:YAG激光、Q開關紅寶石激光和Q開關/皮秒激光翠綠寶石激光,療效好,治療次數5~7次,但色素沉著的風險高
五、黃褐斑
圖6 黃褐斑(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是一種慢性、獲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膚病。
臨床特征: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
好發部位:前額、顳部、顴部和下頜
病理:皮損區表皮全層色素增加,基底層黑素細胞數量可無改變,黑素細胞樹突數量增多,真皮噬色素細胞增加
治療:結合臨床分期與分型,聯合治療(藥物、化學剝脫和光電治療),避免誘發因素,注重防曬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愿我們早日能戰勝斑。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