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 芹 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 副秘書長

審核:張書元 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 主任醫師

慧慧身上突然出現了一些白色斑點,而且越來越多,家人都以為她患上了白癜風,十分擔心,好在去醫院就診后發現,慧慧患的不是白癜風,而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名叫花斑糠疹,只要進行抗真菌治療,皮膚就能慢慢恢復正常。

那么,白癜風和花斑糠疹有哪些異同呢?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一、白癜風和花斑糠疹的異同

白癜風和花斑糠疹的相同之處在于,兩者在皮膚上都表現為淡白色的斑點。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白癜風的白斑表現為點狀或連成一塊的斑片,一般情況下斑片的界限清晰,且表面沒有鱗屑出現。而花斑糠疹多呈圓形或卵圓形的斑點,斑點邊緣清楚,出汗過多時癥狀會加重,且白斑表面往往有許多細微的鱗屑。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白癜風和花斑糠疹的病因不同,兩者的診斷和治療也有所不同。

花斑糠疹是由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馬拉色菌是人類和動物皮膚上的常駐菌群,廣泛存在于皮膚表面和毛囊內,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如頭皮、面部和軀干上半部的密度最高。因此,花斑糠疹可以通過顯微鏡檢查出來。

這類真菌感染引起的白色斑疹是一種色素減退或色素脫失斑,是由于花斑糠疹產生的一種特殊物質影響了皮膚的色素代謝,使黑色素的產生受到抑制的結果。且花斑糠疹患者有無白斑存在個體差異,與色素減退或脫失的程度和范圍大小有關。

對于花斑糠疹患者來說,真菌感染雖然可在短期內治愈,但色素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因此,使用抗真菌藥物后,皮膚上的白斑也不能很快消退。如果患者行抗真菌治療后遺留的白斑面積較小且顏色較淡,可以不處理,隨著時間的延長,大部分患者能自行恢復。

而白癜風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遺傳和環境因素,以及代謝、氧化應激和細胞脫離異常有關。其白斑表現是一種原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與皮膚局部色素障礙、皮膚和毛囊的黑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系統功能減退有關。

雖然花斑糠疹和白癜風產生的白斑都與黑色素減退有關,但前者是色素減少,后者則是色素完全消失。因此,治療白癜風的藥物往往能促進皮膚黑色素的產生,增加皮膚色素量,這類藥物也可以用于花斑糠疹遺留的色素減退斑。

在了解完花斑糠疹和白癜風的異同后,我們再來看看哪些人容易患花斑糠疹。

二、哪些人容易患花斑糠疹

花斑糠疹一般容易在以下幾類人群中出現:

1.花斑糠疹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會增加。

2.花斑糠疹在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多發,這是因為真菌容易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生長。因此,花斑糠疹容易在夏季發病或加重。有些人大量運動后,全身汗濕,但又不換衣服,長此以往就容易患花斑糠疹。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皮膚油脂分泌過多或容易出汗的人易患花斑糠疹,男青年是該病的高發人群。

4.營養不良、有慢性疾病的人易患花斑糠疹。由于馬拉色菌屬于條件致病菌,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容易患上此病。 糖尿病或妊娠都可誘發花斑糠疹。

5.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人易患花斑糠疹,但一般在停止使用上述藥物后就會好轉。

6.常穿不透氣衣服的人易患花斑糠疹。

三、花斑糠疹的防治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目前,花斑糠疹的治療以抗真菌藥物治療為主,可以分為外用藥物和內用口服藥物兩種。

對于一些初發、皮損較少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真菌外用制劑進行局部治療。常用的藥物有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和三唑類抗真菌藥物,如特比奈芬軟膏、酮康唑洗劑和聯苯芐唑溶液等。許多研究表明,這些藥物治療花斑糠疹是有效且安全的。

對于局部用藥效果不佳或皮損面積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此時,廣譜的抗真菌藥物是首選,如伊曲康唑和氟康唑。這類藥物對于多次復發的花斑糠疹患者療效也較好。

總的來說,花斑糠疹的治療要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個體情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此外,花斑糠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出汗后要及時清洗擦凈,特別是入夏后更應注意勤洗澡、去汗漬。確診該病后,患者的貼身衣物和床單等要經常洗滌晾曬或煮沸消毒,既有利于早日治愈,又可防止傳染給他人。患者同時應注意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偏食、挑食,以此來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