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 璐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審核:喬紅梅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副教授

鼻涕是人體的分泌物之一,感染、物理及化學刺激、哭泣等時都會出現鼻涕。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擤鼻、挖鼻。但是,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嗎?讓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如何正確清理鼻腔,不再被鼻涕堵塞、呼吸不暢!

什么是鼻腔?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竇三部分組成。鼻腔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兩側,從前至后依次有前鼻孔、鼻內孔及后鼻孔,并非僅有我們看到的兩個鼻孔。鼻腔具有以下作用。

1.經前鼻孔與外界相通,經后鼻孔與咽部相通,為呼吸道的起始部,對吸入的空氣起到加溫、加濕作用。

2.對吸入氣體中的粉塵顆粒、細菌、病毒等有過濾、清潔作用。

3.在病毒、細菌、原蟲等入侵時,發揮免疫防御作用。

4.嗅覺功能。

5.發聲共鳴功能。

什么是鼻涕?

人體鼻腔表面覆蓋一層黏膜,具有豐富的腺體,每天分泌約1000ml液體,是鼻分泌物的主要來源。正常情況下,鼻分泌物起到保護、濕潤、清潔作用,其中70%用于提高吸入空氣的濕度。在病理情況下,如感染、理化刺激等,鼻分泌物明顯增多,自鼻孔流出或殘留于鼻腔內,就是我們熟知的“鼻涕”。經鼻淚管進入鼻腔內的淚液也是鼻涕的一部分。鼻內孔是整個鼻腔的最狹窄處,鼻涕多積聚在其周圍,故鼻涕干燥后形成的鼻痂經常卡在鼻內孔。

挖鼻的危害

多數人,特別是兒童,在鼻痂多時常選擇挖鼻來清理鼻腔,這種方式是錯誤的。挖鼻具有以下危害。

1.損傷鼻前庭皮膚或鼻腔黏膜,特別是鼻中隔前下部的利特爾區,易造成鼻出血、鼻前庭炎、鼻部癤腫。

2.挖鼻時將手部病原體帶入鼻腔內,易造成局部感染。

3.鼻前庭皮膚富有鼻毛,經常挖鼻會造成鼻毛脫落、稀少,導致過濾、清潔功能減弱。

如何擤出鼻涕?

鼻腔通過咽鼓管咽口與中耳鼓室相通。在靜止狀態時,咽鼓管咽口閉合成一裂隙。當張口、吞咽、打哈欠、唱歌時,咽鼓管咽口可短暫開放。因此,當用力鼓氣擤鼻時,鼻涕可能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從而引起中耳炎。

擤鼻方法:用示指輕壓一側鼻孔,對側鼻孔輕輕、分次鼓氣,擤出腔內的鼻涕。重復操作另一側,避免兩側同時用力鼓氣。

當鼻涕、鼻痂過多,或存在鼻、鼻竇疾病時,可進行鼻腔沖洗。

鼻腔沖洗方法

鼻腔沖洗可用于急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鼻腔各種手術術后等。常見鼻腔沖洗裝置有鼻腔噴霧器、電動噴霧洗鼻器、鼻腔灌洗器。

1.鼻腔噴霧器 將噴嘴置于一側前鼻孔,按壓噴頭直接噴入鼻腔,然后輕輕擤出沖洗液或低頭讓沖洗液流出。操作時,噴嘴勿插入過深,盡量朝向鼻腔外側噴入。

2.鼻腔灌洗器 坐位,頭部略向前傾,將塞頭置于一側前鼻孔,利用壓力,使沖洗液由一側流入鼻腔,由另一側或口腔流出。左右交替進行。操作時,避免講話、用鼻吸氣、打噴嚏和咳嗽。一般為每日2次,晨起、入睡前為宜,每次5~10分鐘。

3.電動噴霧洗鼻器 操作方法同鼻腔灌洗器。鼻腔噴霧器噴頭小,噴量可控,且便攜,但操作不當易損傷鼻黏膜,不適用于鼻腔大面積創傷者。鼻腔灌洗器的沖洗范圍廣,易引起嗆咳。電動噴霧洗鼻器可以深度清潔,舒適感強,不易引起嗆咳。每次使用后,清水洗凈沖洗器,避免沖洗液殘留,定期更換沖洗器,防治細菌、真菌滋生。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如您的家人、朋友出現反復鼻塞、流涕、打噴嚏、鼻癢、鼻出血等癥狀,應注意鼻、鼻竇急慢性疾病,請及時就診,查明病因,以免延誤治療。根據使用者的年齡、病情、依從性等方面,選擇適合的鼻腔沖洗裝置,達到有效清潔的目的,避免過多的鼻分泌物堵塞,造成鼻道狹窄、呼吸不暢,繼發感染。順暢用鼻呼吸,避免鼻塞張口!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