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副主任護師
審核:吳 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主任醫師
大家好,我是“糖”,在酸甜苦辣咸五味中最受大眾追捧。甜蜜,象征著幸福與美好,生活中五彩斑斕、形色各異的甜食中,都有我的身影。有人對我情有獨鐘,但也有人對我避而遠之。如何正確認識我,請收下這份來自我的“告白”,希望你能在生活中健康享受這份“甜蜜”!
一、糖的作用
1.提供能量
糖類是人類獲取能量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糖類在體內消化后,主要是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可被所有組織利用,例如,蛋白質在肌肉中不能被直接氧化產生能量,脂肪在肌肉中的氧化能力很低,肌肉活動最有效的能量是糖原,而心臟、神經系統只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能源。
2.構成機體組織
糖脂是細胞膜與神經組織的組成部分;糖蛋白是許多重要的功能物質,如酶、抗體、激素的一部分;核糖和脫氧核糖是遺傳物質RNA和DNA的主要成分之一。
3.保肝解毒作用
當糖類攝入充足時,可增加體內肝糖原的儲備,使機體抵抗外來有毒物質的能力增強。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糖的危害
1.影響糖代謝 吃糖多容易使身體肥胖,而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本身存在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吃糖的危害更大,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加重病情,甚至誘發酮癥酸中毒等急危重癥。
2.影響脂質代謝 如果糖在體內代謝有剩余,可轉化為脂質,進而可轉化為甘油三酯,影響脂肪的代謝平衡,甚至引起高脂血癥,進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甚至誘發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3.誘發痛風 人體內的各個代謝密切相關,而糖代謝與尿酸代謝也有關聯,如果體內糖較多,很容易導致體內內源性尿酸的形成,從而造成體內血尿酸增高,誘發痛風發作。
4.影響激素水平 雖然糖可以促進大腦多巴胺的釋放,使人心情愉悅,但是它也可以影響體內性激素的水平。如果性激素水平紊亂,尤其是雄激素,可以導致皮脂腺分泌旺盛,進而增加皮脂的分泌,甚至可引發痤瘡。雌激素、孕激素紊亂可能引發婦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甚至可誘發鈣代謝異常,引起骨質疏松等。
5.加快皮膚衰老 糖會和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結合,因此,會使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糖化,失去彈性等,進而可以造成皮膚發生皺紋或皮膚變得松弛,從而加快身體的衰老癥狀。甚至還有可能誘發色素斑,例如,喜食糖的人群,可能就會有膚色相對加深、長斑等情況發生。
6.導致齲齒 糖可以給口腔內的細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繁殖場所,如果吃糖后沒有及時漱口或刷牙,就會在口腔內殘留一部分。一旦口腔細菌利用這些殘留的糖分,然后增殖,會使牙齒出現損傷,比如損傷牙釉質或出現菌斑等,進而容易導致齲齒。
除上述危害外,長期進食過量的糖,患癌癥、心血管疾病、抑郁癥、近視、營養不良等的風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三、糖的種類
||||
四、如何正確選擇糖類食物?
生活中糖類的來源主要選擇谷類、薯類、豆類、蔬菜水果等。對于如白糖、紅糖、蔗糖、冰糖、方糖、麥芽糖、果葡糖漿等精制糖,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不超過50g,最好<25g。
五、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很多寫著“無糖食物”字樣的食品。選擇時,一定要慎重,有的食品雖然標注了“無蔗糖”,但其配料表上卻標有白砂糖或葡萄糖。其實,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還有的用食用糖、糖精代替蔗糖,其實質都是換湯不換藥。即便有些食品的添加劑中并不含糖,但食品本身可能含糖分。無糖食品(如無糖糕點)本身是用糧食做成的,在人體內可分解葡萄糖,所以無糖食品并非不含糖!
六、認識食物中的“隱形糖”
零食魅力無邊,大家是否知道這些常見的零食中含有多少糖呢?接下來我們用最直觀的方式來找出這些藏起來的糖寶寶們!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關于我的告白,是否夠直接?再次提醒大家要充分認識和了解我們的功能和特性,選擇合理的時機、合理的劑量、合適的種類,不要讓我們成為你的甜蜜負擔呦!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