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耷拉

審核:北京建筑大學建筑遺產保護 李春青教授

今天,城市里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排水系統,大部分城市家庭都用上了干凈的抽水馬桶,人們出門在外,想找廁所也還是比較方便的,商場、地鐵這些公共場合,都會配套修建合適的廁所。不過,我們擁有“廁所自由”的時間其實并不長,幾十年前,很多人還只能使用臭氣熏天的旱廁,大家只能捏著鼻子、踮起腳尖,迅速“解決”之后飛速逃走。

幾十年前的廁所和今天實在沒法比,那么兩千多年前,古人用的廁所又是什么樣的呢?是不是更臟、更落后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考古學家的研究中找找答案。曾經有考古學家在發掘古羅馬遺址的時候,挖到了一座豪華宮殿。宮殿里有個房間,靠墻放著一排很長很長的凳子,每個凳子上都挖開了一個和臉盆差不多大的圓洞。一開始,考古學家覺得,這圓洞可能是用來放什么很厲害的精密儀器的,這么一大排,規??刹坏昧?。不過到了后來,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家覺得,這不是什么重要的研究所,而是一個廁所。

不要小看這座廁所。古羅馬人在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上,走得可謂是相當超前。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的城市里就已經有公共廁所了。就像剛才說的,這些廁所里通常有一些有洞的長凳子,更厲害的是,這些凳子下面連通了下水道!當然了,凳子上并沒有一按就自動沖水的小按鈕,需要洗廁所的時候,人們會拿著一種一頭裹著海綿的特制長棍子,伸到廁所里去清洗。而且,古羅馬人也不是完全不沖廁所。雖然沒有抽水馬桶這么高級的東西,不過在家里的時候,他們也會用水桶裝水來沖洗廁所。

話說回來,盡管有著超前的公共設施,古羅馬人的有些衛生習慣在今天看來也不怎么樣。舉個例子,很多家庭里的廁所坑位離廚房很近,為的是方便倒廚余垃圾——這在今天看來絕對是嚴重的衛生隱患。

另外,雖然公共廁所連著下水道,可古羅馬人家里的廁所大多是獨立的,家中解決的大小便往往需要再轉移到公共糞池里,等著定期清理。由于排泄物長期堆積著發酵,公共糞池可能積攢了許多可燃氣體。我們可以夸張地想象,在兩千多年前,也許就有一個憋壞了的古羅馬人捂著肚子好不容易沖進廁所,卻發現附近的糞池正在噴火,搞不好還會爆炸!

偶爾會噴火爆炸的公共廁所,聽起來確實有點兒嚇人。不過,跟那些沒有廁所和下水道的地方相比,這實在是了不起的進步。今天很多人贊美古羅馬人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偉大成就,至少從廁所這件事來看,大家的贊美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

參考文獻:李月著. 劉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史觀[M]. 2019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