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麗葉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龔小蘭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審核: 符 淳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主任醫師
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俗稱“海扶刀”,是中國的一項原創技術,其是利用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可穿透性、聚焦性的特點,將體外低能量超聲波聚焦在體內腫瘤部位,靶點組織瞬間驟升至65~100℃,使腫瘤組織發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壞死,同時不損傷焦點外組織,好比一把無形之刀對體內腫瘤進行精準地“熱切除”,被消融壞死的腫瘤組織被體內巨噬細胞逐漸吞噬、吸收,體積明顯縮小。不開刀、不流血就能精準消除腫瘤,為婦科良性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無創治療的方案。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具有無創保留子宮,無須麻醉的優勢,術后3~6個月患者即可備孕,不影響女性的生殖、內分泌系統等優勢。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的應用實現了微創/無創治療良性子宮肌瘤(圖1),保衛子宮的完整,助力女性健康!
圖1 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良性子宮肌瘤的原理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好發于育齡期女性,常見癥狀包括月經量增多、腹脹、盆腔壓迫、不孕等,其治療方式從最初的子宮全切術或肌瘤切除術,到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再到子宮動脈栓塞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經歷了從大創到微創再到無創的轉變,科技的發展讓老百姓切實體驗到“治療,讓患者受到的傷害更小”的醫者理念。
目前,中國原創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已出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福了世界女性。在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的過程中,與傳統的婦科手術相比,患者無須全身麻醉,只需在鎮靜、鎮痛狀態下進行;而醫生無須換上手術服,拿起手術刀,只需在有配套設施的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室,坐在電腦前點擊鼠標即可進行治療,通過超聲實時監控治療全程,以保證治療的安全。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可以隨時告知醫生出現的不適,且治療環境舒適,治療的體驗感好。術后隨訪中可觀察到,消融壞死肌瘤的體積明顯縮小(圖2、圖3)。
圖2 子宮肌瘤治療前定位及治療中的造影情況
注:子宮肌瘤大小48 mm×48 mm×43 mm;A. 治療前定位;B. 治療中造影。
圖3 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后子宮肌瘤的大小
注:A. 術后1個月子宮肌瘤大小41 mm×40 mm×40 mm;B. 術后3個月(子宮肌瘤大小34 mm×30 mm×31 mm);C. 術后6個月(子宮肌瘤大小25 mm×26 mm×21 mm)。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子宮是女性孕育生命的搖籃,是生命的傳遞者,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是針對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胎盤植入、子宮切口妊娠等婦科良性疾病的無創治療方法,在保留盆腔器官功能、保護女性生育力的陣地上“吹響了號角”,打響了“子宮保衛戰”。圖4為患者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后收獲了“海扶寶寶”。
圖4 高強度聚焦超聲中心收獲的“海扶寶寶”
注:A. 子宮肌瘤患者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后的“海扶寶寶”;B. 子宮腺肌病患者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后的“海扶寶寶”;C. 子宮肌瘤患者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后的雙胎“海扶寶寶”之大寶;D. 子宮肌瘤患者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后的雙胎“海扶寶寶”之小寶。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醫生會安排好手術時間并交代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包括訓練膀胱、腸道準備、備皮及導尿等。術中需及時與醫生反饋治療感受,盡量保持下腹部體位不變。
?術前準備
如超聲定位需訓練膀胱,即按照平時排尿習慣有尿意需要排尿時,盡量推遲排尿時間,不能繼續憋尿時再排空膀胱,建議術前3~5天開始鍛煉膀胱以增加術中膀胱變形性,提高治療耐受性。另外,術前3天開始飲食準備,可進食清淡少渣的食物,避免易產氣的食物,在治療前1天服用復方聚乙二醇導瀉,根據排泄物情況酌情灌腸。
?術中注意事項
手術當天術區皮膚備皮、脫脂、脫氣,留置導尿。所有的術前準備都是為了保證治療的安全性。術中及時與醫生反饋治療感受,但盡量保持下腹部體位不變。
?術后小貼士
?治療后膀胱沖洗降溫2次。
?術后2小時后開始進食流質飲食,術后8小時后給予半流質飲食,術后24小時后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體位要求(俯臥或側臥),觀察2小時。
?少數患者有輕度腹壁或臀部痛,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
?黏膜下肌瘤在治療后短期內可能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加,甚至出現血性分泌物,均為正常現象。
?性生活:第1次月經來潮前禁止性生活。
?保持外陰清潔。
?術后長期健康管理
如今,“互聯網+”將健康服務、健康宣教延伸至院外,通過醫生健康義診、學術交流等多途徑向大眾普及科普知識。
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讓廣大女性同胞在微創、無創治療上多了一種選擇,是廣大女性子宮的“健康守護神”。部分省、市、地區已將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納入了醫保,其較傳統手術的費用更低,極大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同時,治療后能迅速康復,使患者更快融入正常工作、學習、生活中。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