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楊依寧(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我是中科院水生所鯨類保護學科組的博士,。在之前碩士的三年期間,我在學科組參加過大大小小幾十次出差調研和科學考察,足跡遍布宜昌至鎮江的幾乎所有江段,還有東部南部的近海。但是,可以不夸張的說,這次2022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是我參加過的“最幸福的一次考察”。究竟為什么“幸福”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科考前的“意外”,讓我差點沒法參加這次科考

2022年9月19日,五年一次的長江江豚長江全流域科學考察正式啟動。而就在這之前的八月初,我因為騎車不慎將腳骨摔骨折,還在家臥床休養。在家里的我心急如焚,不想錯過這次考察。幸而我恢復得快,我的導師王克雄老師再反復確認我身體狀況后,終于同意我繼續參加科考,心里的石頭可算是落了地,雖然比大家晚了幾天上船,但也總算是能用所學知識為長江江豚做出自己的貢獻了,所以我對能參加這次考察倍感珍惜。在加入到郝玉江老師帶領的一號船隊后,我發現隊員都很親切,工作認真專業,我也很快融入進去,這對我來說,既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科考“老隊員”的新感想

雖然我的年齡在隊伍里屬于年輕的一批,但是作為一個參加過大大小小幾十次野外考察的“老隊員”,我的野外工作經驗算是比較豐富了。在長江上,不論是六七月的酷熱難耐,還是臘月的寒風凜凜我都經歷過。平時的科學考察,對于我們來說,最首要的是完成數據的收集與保存,而生活條件便成了相對不那么重要的部分。在以往的科學考察中,我大概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早飯后趕著上船準備儀器,便開始一天的考察;中午吃泡面或者自熱米飯等干糧,船上能開空調的幾率很小;晚上下船吃飯,然后整理數據。我們平日里單人考察的時間也很多,經常需要自己在船尾盯著拖曳中的儀器,以保證儀器安全。

但是在本次江豚科考中,有了更多的新體驗。最明顯的感受是,這次科考的考察船只大,設備完備,隊伍指揮得當,隊員之間的協作有條不紊,雖然工作依舊辛苦,但是也讓我體會到“大協作模式”給科考帶來的高效率;而且在各級政府和單位的支持下,后勤保障方面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我們科考隊員可以專心考察,所以能參加這次科考可以說是十分幸福了!

具體來說,首先本次科考人員充足,調配合理,大科考隊共120余人,分在8條船上。我們船上的隊長和政委指揮得當,隊員可以交替工作,勞逸結合,為隊員們消除了很多疲憊感。其二,這次考察有農業部、農業農村廳等相關主管部門和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后勤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其三,本次考察船上有一個較好的工作環境,我們這次在船上也可以有單獨的空間來處理電腦上的數據,效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當然,盡管我們這次科考的外部條件比較完備,但是隊員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不過大家齊心克服,干勁滿滿。比如,目視組的隊員要頂著江上的風雨在船頭佇立一天,而且要聚精會神地盯著江面,完成目視工作,這對年輕小伙子來說也是不小的考驗,更不用說隊伍里的中年科考隊員了。聲學組人員相對較少,為了設備安全和運行,需要一直在船尾盯著拖曳的聲學儀器,在回收儀器拉繩子時常常把手勒的紅腫,而且還要忍受太陽的炙烤,忍受船尾發動機的轟鳴。另外還有環境監測組的隊員,他們也需要從江中提取很重的水樣化驗,同樣難度不小。這里,向我們所有的科考隊員致敬!

雖然這次科考中有很多辛苦,但是這次科考是繼2006 年、2012 年和 2017 年后第 4 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對于長江江豚乃至整個長江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的辛苦是值得的,這次考察是最“幸福”的一次考察。

(圖片來源:南京江豚保護協會)

船過荊江,在進入洞庭湖口附近,江豚多了起來,不時有江豚浮出水面呼吸,大家看到越來越多的江豚躍出水面都很激動,這一定程度上表明江豚生存的狀況正在改善,沿江的環境治理也在不斷深入。現在國家和社會正在不斷地重視江豚保護,為環境保護和江豚都帶來了很多的希望。幾百年前,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是啊,大自然是天地之間的寶藏,我們只能享受它,卻不能帶走它。衷心的希望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留住這一抹風景,留住江豚的微笑。

(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

回首2006 年、2012 年和 2017 年的江豚考察,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通過和老師們、師兄師姐們交流,閱讀當時的文獻,可以感受到大家的“苦中作樂”,這種積極的“老科考人”的科考精神,始終在感召著我們“新科考人”,繼續為長江江豚保護和長江環境而奮斗。我不禁想填詞一首,送給一直堅持在江豚研究第一線的鯨類保護生物學學科組全體成員:

《定風波》

——記于考察船上,贈鯨類學科組

莫聽機械轟鳴聲,何妨踏浪且徐行。

目聲環測穩如馬,誰怕,驕陽風雨任我行。

蕭瑟秋風催人醒,微冷,抖擻精神豚相迎。

回首向來四十載,他日,豚躍人歡再相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