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退回十幾年前,在心臟里放個支架還是件了不得的事兒,現在卻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手術”。似乎地球人都知道冠心病需要支架治療,但是如何才能預防冠心病的發生發展、避免植入心臟支架呢?心臟不好的人,最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作為身體的發動機,心臟的健康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大家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
圖蟲創意
01
當我們說“心臟病”
我們說的究竟是哪種疾病?
先來明確幾個概念:一提到心臟病,你想到的是冠心病、心絞痛、還是心肌梗死?它們是不是一種病?都有哪些區別呢?
嚴格來說,心臟病是所有心臟相關疾病的總稱,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都在心臟病的范圍之內。但是,由于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占心臟病總發病數的絕大多數,最為常見,很多患者便在稱呼上把兩者等同了。
而冠心病,依據發病特點和病變過程先后劃分為:穩定性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它們之間也有著明確的劃分界限:
① 當冠狀動脈狹窄 75 %左右時,隨著劇烈活動或者情緒激動,心肌氧耗量會增加,但冠脈供血由于血管狹窄的緣故不會相應提高,從而誘發心肌缺血導致心絞痛發生;而休息時很少出現癥狀,這就叫做穩定性心絞痛,過去常稱之為勞累型心絞痛。
圖蟲創意
② 隨著血管狹窄的加重,尤其是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不穩定,血小板加速聚集到狹窄病變處,即使在休息時也會發生心絞痛,此時就叫做不穩定性心絞痛。植入心臟支架多發生在這個時期。此時病情風險驟增,如果不及時醫治,甚至有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
③ 當冠狀動脈狹窄進一步加重直至徹底堵死時,會造成心肌細胞不可逆的壞死,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新聞上常常聽說的各種名人心臟驟停甚至猝死,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
02
冠心病最怕什么?怕耽誤!
正如前文所講,大多數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會依次經歷穩定性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雖然不可逆,但如果在穩定性心絞痛剛剛發現時就進行早期干預,往往可以有效地延緩病情進展,甚至避免支架植入。
圖蟲創意
很多一線臨床醫生對此都很有感觸,工作中經常可以遇到把自己“耽誤”了的患者:住院前幾個月就已經出現了勞累后心絞痛的癥狀,但是由于癥狀輕,持續時間短,根本沒有在意;等到發展到不穩定性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時,植入支架就在所難免了。反觀很多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如果能夠及時地接受標準化藥物治療,數年之后再次復查造影,血管狹窄幾乎沒有加重,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支架的植入。
03
冠心病怕什么?怕偽科學!
網絡資訊鋪天蓋地,其中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特別是對于發病率比較高的冠心病來說,網上的很多說法都很不負責任。例如,我們常能看到一些有關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文章,其中很多方法并沒有什么用處,甚至有的還會耽誤病情、延誤治療!諸如使用“手指尖放血療法”或者保持“頭腳抬高”的姿勢,都不會逆轉急性心肌梗死對身體帶來的傷害!
圖蟲創意
如果發生疑似急性心梗的癥狀,不要驚慌,靜臥休息別亂動,牢記兩個“120”即:出現胸痛胸悶等情況要及時撥打 120;爭取黃金救治的 120 分鐘。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04
冠心病還怕什么?怕亂吃藥!
作為醫生,一件很無奈的事就是:經常能看到患者們被各種“恐嚇”榨干錢包。
我們人體內的各種動脈血管,猶如樓房中的水管子,即使保養得再仔細,長個水垢也是在所難免的,而粥樣斑塊就是動脈上的“水垢”。無論是冠狀動脈或是頸動脈,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斑塊都可以理解為“正常”現象。
圖蟲創意
很多不法商家會故意夸大斑塊的危害,說它是血管堵塞,會引發心梗、腦梗,然后推銷大量保健品甚至“三無產品”。這些東西不但起不到“祛除斑塊”的作用,反而存在誘發肝腎功能衰竭的風險!
如果動脈出現了斑塊,要不要吃藥?這要根據患者的血脂、血壓、血糖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并發疾病,由專業醫生做出綜合判斷。
關注心臟健康的態度是對的,但是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聽風就是雨。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定期做檢查,不舒服了就上醫院,別給謠言和騙子得逞的機會,保重身體的同時,也別讓錢包被無端傷害。
作者 | 張劍波 滄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審核 | 馬慶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教授
本文由“科學辟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