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作為徜徉于雪山之巔的雪山王者,它們叫起來的聲音卻和自己雪山王者的氣場并不太搭,雪豹的吼叫聲為何不能像同為大貓的獅子那般兇猛?10月23日是第九個世界雪豹日,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個高山王者吧!
01
咕噥的雪山王者
作為大型貓科動物的雪豹,之所以沒能點亮“虎嘯山林”的高聲技能,并不是怕它們聲音太大把雪山“吼出雪崩”,而是因為它們的上舌骨骨化程度高,其聲帶與小型貓科動物類似,所以無法像獅、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那樣發(fā)出吼聲。
此外,雪豹也能對同伴發(fā)出長長的咕噥聲,在吸氣和呼氣時能像小貓一樣發(fā)出呼嚕聲。
而獅、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之所以可以發(fā)出吼叫,是因為它們的上舌骨被彈性韌帶所取代,聲帶大且厚、彈性十足。它們喉部加長,咽部及嘴部呈鐘形,聲帶振動發(fā)出的低頻聲音被進一步放大,就成了響度很大的低頻發(fā)聲,俗稱咆哮或吼叫。
不過,雖然雪豹的聲音和它的地位很不“匹配”,但其咕噥似的聲音卻給人們留下了可愛“萌”獸的印象。
這個叫聲配上這個臉,好像一下子就不那么兇猛了……圖庫版權(quán)圖片,不授權(quán)轉(zhuǎn)載
02
通往王座之路
作為雪山王者,雪豹的行蹤非常隱秘,有些雪豹研究人員,更是研究雪豹多年,竟然從未真正在野外見過雪豹……
“我盡量忍住不笑出來”,圖庫版權(quán)圖片,不授權(quán)轉(zhuǎn)載
然而,比雪豹更隱秘的是雪豹的化石記錄。
捷克、奧地利、俄羅斯,甚至中國周口店都曾聲稱發(fā)現(xiàn)過雪豹的化石,但最終都是誤認。較為可靠的化石記錄僅有兩條:一個是在阿爾泰山的山洞,另一個是巴基斯坦上西瓦利克山脈發(fā)現(xiàn)的下頜骨化石。
隨著一顆幾乎完整的大貓頭骨現(xiàn)世于西藏札達盆地,人們終于初步揭開了雪山之王的身世。這顆頭骨形成于 440 萬年前,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具有一定雪豹特征的化石,但它比現(xiàn)存的雪豹體型小約 10%??茖W家稱其為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是與雪豹親緣關(guān)系最近的化石種。
現(xiàn)有證據(jù)表明,所有的豹亞科物種都起源于中亞或北亞。在更新世時的東南亞地區(qū),云豹一族出現(xiàn),緊隨其后的是老虎-雪豹這一支,而獅子、豹、美洲虎則是在更新世晚期才逐漸出現(xiàn)并擴散。雪豹雖然名字帶“豹”,但與它親緣關(guān)系最近的現(xiàn)存大貓卻是虎。
老虎與雪豹究竟什么時候開始分道揚鑣,并無定論。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的分化是大型貓科動物中最早的。最終,雪豹成了雪山之王,老虎成了叢林之王,而與雪豹關(guān)系最近的布氏豹,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03
雪豹的秘密武器
也許是要減少食物競爭的壓力,雪豹另辟蹊徑,避開山林與草原,登上了中亞和中國西部的諸多高原和雪山。為了應(yīng)對寒冷、缺氧的環(huán)境,并在陡峭山間生存和捕獵,雪豹進化出許多“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一: 短而寬的頭骨
與其他大貓相比,雪豹的頭骨寬而短,特別是眶后突部分拱起明顯,鼻骨寬大。這使得雪豹的鼻腔更大,能給寒冷干燥的空氣高效加溫加濕。雪豹還長著大鼻孔(相較其顱骨長度和上顎寬度更大),每次呼吸可以吸進更多的氣體,能在稀薄的空氣中獲取更多的氧氣。
秘密武器二:一張“雪”盆大口
雪豹的犬齒橫截面呈圓形,因此從各個方向都能對口中的獵物施力,很適應(yīng)在懸崖峭壁間多樣且不確定的攻擊角度。另外,雪豹的嘴能張到超過 70°,方便咬住大型獵物粗壯的脖子。
秘密武器三:密集的毛發(fā)
豹屬動物中,數(shù)雪豹的毛最密,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膚上有 4000 根毛發(fā)。它的毛也最長,冬季腹毛的長度能達到 12 厘米。又厚又長的毛能在雪豹的皮膚附近形成空氣層,有效隔絕外界的寒冷,防止熱量散失。當然,雪豹會根據(jù)季節(jié)換毛,一年 2 次,在有些部位如軀干和腹部,冬毛有時會比夏毛長一倍。
秘密武器四:真·豹紋裝
雪豹煙灰色的豹紋裝與裸巖的外觀非常相似。當它們躲在石縫中或趴在巖石上時,很難被獵物或其他動物(也包括研究者)發(fā)現(xiàn)。雪豹因此成為厲害的伏擊獵手。雪豹身上的斑紋組合,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獨特,研究人員正是根據(jù)紅外相機拍下的花紋來進行雪豹的個體識別。
秘密武器五:寬大的腳掌
雪豹的腳掌寬大,指縫間也有厚厚的毛。雪豹就像穿了雪地靴,既能保暖,還能輕盈走過雪地而不會下陷太深。
秘密武器六:又粗又長的尾巴
雪豹的尾巴約是其體長的 75%-90%。長長的大尾巴能幫助雪豹在巖石間奔跑跳躍中保持平衡,特別是在它們快速追趕獵物時。尾巴還能像大圍巾一樣,在雪豹休息時為爪子和頭部保暖。
以上這些“秘密武器”,讓雪豹在高原、雪山地區(qū)成為了無可替代的王者。
04
守護雪山之王
據(jù)估計,約 60% 的雪豹棲息在中國境內(nèi),全球超過一半的雪豹種群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
近年來,社會各界開始參與雪豹調(diào)查和保護。政府建立以雪豹為旗艦物種的保護地,一線巡護員行走在山間,牧民志愿加入雪豹調(diào)查和巡護的隊伍,科研院所積極推動調(diào)查研究,NGO 協(xié)調(diào)在地工作,探索威脅應(yīng)對之策。
在中國的大型貓科動物中,雪豹是生存狀況最好的,不過雪豹依然面臨諸多威脅。諸如棲息地破碎化、人獸沖突、盜獵、氣候變化、基礎(chǔ)信息不足,以及保護和研究人員欠缺等問題,仍然威脅著雪豹的長期生存。
雪豹保護不僅關(guān)乎“王者”本身,更關(guān)于王者的諸多“屬民”,以及幾十億仰賴亞洲水源地的人類。雪山之王,值得更多人的了解和關(guān)心。
參考文獻:
[1] Kitchener, A. C., Driscoll, C. A., & Yamaguchi, N. (2016). What is a Snow Leopard? Taxonomy, Morphology, and Phylogeny. In Snow Leopards. Elsevier Inc.
[2] Z. Jack Tseng, Xiaoming Wang, Graham J. Slater, Gary T. Takeuchi, Qiang Li, Juan Liu and Guangpu Xie (2014). Himalayan fossils of the oldest known pantherine establish ancient origin of big cat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81(1774), 20132686. https://doi.org/10.1098/rspb.2013.2686
[3] Rieger, I., 1984. Tail functions in ounces, Uncia uncia. Blomqvist, L. (ed.), International Pedigree Book of Snow Leopards, Panthera uncia, 4, Helsinki Zoo, Helsinki, pp. 85–97.
[4] Torregrosa, V., Petrucci, M., Pérez-Claros, J.A., Palmqvist, P., 2010. nasal aperture area and body mass in felids: eco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paleobiological inferences. geobios 43 (6), 653–661.
作者|于洋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科學傳播博士研究生
劉炎林 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 IUCN貓科動物專家組成員
審核|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