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雅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審核:李明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我叫王一悠,同學們都叫我豆豆,因為我滿臉長著紅色痘痘。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常站在鏡子邊,看著自己兩側高低不平的面頰,就像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一樣,薄薄一層迷霧似乎蒙住了我的眼睛……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12歲生日那天,我突然發現,自己的額頭冒出好多白色硬硬的點點。

13歲時,我臉上的痘痘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皮膚也油乎乎的。爸爸總安慰我說,他年輕時候和我一樣,長大就好了。爸爸說的是真的嗎?

14歲時,媽媽帶我去了“豆博士”皮膚管理中心。沒辦法,醫院太遠了,排隊也很久,學生黨,哪有這么多空閑時間?每次挑痘痘,好疼啊。

終于,我考上大學了。幾年的戰痘經歷,讓我灰心喪氣。

不難發現,悠悠的經歷,平常而又相似:好發于青少年;慢性病程,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初期多表現為油性肌膚和粉刺;不恰當的自行干預或醫療處理,甚至會造成更多繼發性瘢痕。

那么,痘痘到底是什么?“月球”表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開啟今天的光電科普之旅。

痤瘡和****痤瘡瘢痕

痤瘡,俗稱“痘痘、青春痘”。中國人群截面統計顯示:痤瘡的發病率為8.1%,超過95%的人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痤瘡,3%~7%的痤瘡患者會遺留瘢痕。也就是說,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會發生痤瘡。

痘痘那么常見和多發,何種人群更易患病呢?它的唯一表現就是粉刺嗎?

通常來說,“大油田”的“痘痘肌”更易發生尋常型痤瘡。粉刺就是最為常見的初發癥狀,它是由毛囊漏斗過度角化而形成,分為黑頭粉刺和白頭粉刺。作為很多女生深惡痛絕的“素顏殺手”——黑頭粉刺,多發生在面中部,尤其是鼻頭和額頭,常見針頭大小的擴張毛孔,毛孔中伴有脂質栓,因接觸脂質氧化,而呈黑色,故為開放性;白頭粉刺則為閉合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痤瘡皮損區,顯微鏡下還可見到很多“微粉刺”,它常先于炎癥反應出現,皮膚外觀基本正常,但在特殊光線和側影下可見,因此被稱為“逆光疹”。

很多素顏肌的完美追求者,為追求精致無瑕的“零毛孔”,常常錯誤的用粉刺針或手去擠、壓、刺、挑等行為,將粉刺里面的皮脂等混雜物強行剝離。殊不知,當其突破真皮深層時,大多是瘢痕性愈合,為后續人生埋下無數痛苦的“坑”。

這種女生,往往會陷入一個護膚怪圈,常年化妝 反復長痘 痘印痘坑

情緒焦慮 繼續遮瑕 被迫化妝……如此反復,“月球表面”就逐漸形成。

除此之外,初發的粉刺還可進一步發展,形成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炎癥后色素沉著和瘢痕等(圖1)。在其消退過程中,炎癥可導致復雜的傷口愈合反應,膠原合成不足可致萎縮性瘢痕,膠原合成過度則可致增生性瘢痕(界限不超過組織原損傷范圍)或瘢痕疙瘩(超過原范圍,且持續生長)。

圖1 痤瘡皮疹形態示意圖(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其中,80%的痤瘡瘢痕為萎縮性,萎縮性瘢痕又進一步分為冰錐型瘢痕、箱車型瘢痕及滾動型瘢痕(圖2)。

圖2 痤瘡瘢痕示意圖(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看到這里,大家肯定都替悠悠同學捏了一把汗,她的“月球”表面還有救嗎?

光電是只“萬能的手”

不用擔心!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一切皆有可能!讓強大的激光、射頻、強脈沖光等日新月異的光電技術,去拯救孩子們的“月球”表面吧!

2019年,最新發表的《中國痤瘡治療指南(2019 修訂版)》[1]中,明確增加痤瘡后遺癥如瘢痕、遺留紅斑及色素沉著的處理。光電技術是痤瘡輔助治療、替代治療和聯合治療的選擇。

2022年,《中國醫療美容》雜志上發表的綜述《面部痤瘡瘢痕的光電治療進展》歸納了治療痤瘡瘢痕的常見光電技術[2]。

淺表的普通瘢痕和萎縮性瘢痕,采用CO2點陣激光療效最好(圖3);也可先行皮下分離術,對滾動型瘢痕療效更好;其次,選擇離子束或鉺激光治療,就治療精確性和安全性而言,鉺激光優于CO2點陣激光,且炎癥后色素沉著和疼痛的發生率更低,對滾動型和輕型廂車型瘢痕效果更佳;其他有效治療方法,如非剝脫點陣激光、微針、射頻治療等。

相比來說,增生性瘢痕與瘢痕疙瘩治療均較困難。目前多采用綜合治療,如激素局部封閉療法、染料激光等;瘢痕疙瘩可以先切除,后局部放療。

圖3 治療前后對比圖片(版權圖片,禁止轉載)

總之,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就像內科的感冒一樣,我們并不能將其所謂“斷根”。因此,“治療、美觀、預防”是我們所有醫生努力追求的目標。通過健康宣教和科學護膚,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輕舞飛揚,只要青春,不要痘!

參考文獻

1. 中國痤瘡治療指南專家組.中國痤瘡治療指南(2019年修訂版)[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9,48(9):583-588.

2. 關琳琳,王玨,劉宏偉.面部痤瘡瘢痕的光電治療進展[J].中國醫療美容,2022,12(5):69-72.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