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心肌梗死發病率逐年提升,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急性嚴重的心梗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大家一定擔心該病會不會發生于自身或親朋好友身上,那么,心梗到底是什么?其誘發因素有哪些?對于老年人而言,如何對該病進行預防?下文帶您了解心梗知識科普。
一、心肌梗死是什么?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臨床上多表現為持久而劇烈的胸骨后疼痛,伴有進行性心電圖變化以及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升高變。??砂l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屬冠心病的嚴重類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心肌梗死有什么主要癥狀?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表現往往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生的胸痛、胸悶、憋氣、心前區不適、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皮膚濕冷等癥狀,這些情況的發生持續時間比較長,有上述表現的時候,一定要警惕是否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二、心肌梗死誘發因素有哪些?
(一)情緒緊張、激動
《內經》中有言“百病生于氣”。情緒對人體健康存在重要影響,老年人產生劇烈的情緒波動,如緊張、激動、憤怒等,會引起血管收縮,心率加快,造成心肌缺氧、缺血,誘發心肌梗死。
(二)寒冷刺激:
氣候變化為誘發心肌梗死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寒冷刺激易使老年人神經高度興奮,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臟缺氧指數升高,而有病的冠狀動脈無法依據心臟需要增加血液供量,易引發冠脈痙攣;此外,受體溫刺激,會造成人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量提高,血液黏稠度升高,從而增加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風險。
(三)過度勞累
老年人若做無法勝任的體力勞動(如負重登梯、過度抬重物等),均會顯著增加心臟負擔,提升心肌需氧量。此時,若老年人已存在冠狀動脈狹窄、硬化,無法充分擴張,從而造成心肌短期內缺血,引起冠脈痙攣,反之促進心肌缺氧加重,嚴重時可引發心肌梗死。
(四)暴飲暴食
進食大量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后,會造成機體血脂濃度、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血小板聚集,從而增加血栓形成以及心肌梗死風險。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老年人如何預防心肌梗死?
(一)注意氣候變化
大多數老年人多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身體機能衰減,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于此種狀況下,其易遭受外界因素影響引發疾病。在寒冷氣候中,大部分患者易出現冠狀動脈痙攣、并發血栓等狀況,進而引發心肌梗死。氣候劇烈變化會使大部分人難以適應,特別是伴有低氣壓狀況時,部分老年人會出現明顯不適癥狀,從醫學研究層面分析,大風、低溫、陰雨等均為誘發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若想做好心肌梗死的預防工作,必須要對氣候變化狀況予以重視,在遭遇惡劣氣候時,要做好自身的防寒保暖工作,同時要保障自身飲水充足,每日飲水量>2000mL,尿量>1000mL,必要時需遵醫囑服用擴冠藥物。
(二)適度運動
堅持適度運動為心肌梗死預防的一種有效措施。老年人應以自身實際狀況為依據,科學運動,每周最少開展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體能運動,運動時間、運動量無絕對標準,在體能允許種下,保證每次運動時長在30分鐘以上、一小時以內,不得過多,也不得過少。運動方式可選擇體操、步行、慢跑、太極拳等。運動以在下午開展,大多數人習慣早晨活動,但因早晨冠狀動脈張力較高,交感神經興奮性較強,此時運動會增加心肌梗死或心絞痛發生風險。因此,老年人的體能運動需選于下午進行,且運動后不得用過熱或過冷的水洗澡,并且要保障老年人運動后無不適癥狀。老年人在運動前要做好熱身工作,且在運動后做好拉伸放松活動。適當運動可以增強老年人心肺功能,促進心肌供血改善,預防心肌梗死發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注意控制自身情緒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工作。遇事不要急躁,不要焦慮。不做宅客,閑暇時間多參與社會活動,如跳廣場舞,與家人溝通,與朋友聚會、閑談等,不要給自己胡思亂想的機會,使自身的思想時時處于活動中,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四)改變自身不良生活習慣
心肌梗死的發生與老年人生活方式、習慣間存在密切關系。人至老年,身體機能顯著降低,且活動力、活動量顯著減少,若想保證自身的健康狀況,需從飲食、精神、睡眠等多方面加以控制,這些方面的自我調節,對老年人心肌梗死預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從飲食調控層面而言,老年人一日三餐需合理搭配,特別是要對脂肪的攝入量進行限制,對于高脂的海鮮、肥肉、蛋黃、奶油等,需少食,可多進食一些蔬菜、糙米等。從生活習慣層面而言,老年人可適量飲酒,但必須要控制飲酒量,需戒除吸煙習慣,煙中有害物質會增加老年人冠狀動脈痙攣發生風險。同時,老年人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如跳廣場舞、打太極等。除此之外,老年人受身體機能衰退、胃腸蠕動速度減慢等因素影響,易產生便秘現象,此現象易使老年人排便期間用力排便,而此種行為會造成腹壓快速升高,促使交感神經發生變化,造成心肌血液供應異常,從而增加心肌梗死發生風險。因此,老年人需對便秘現象予以重視,積極進行處理、改善。
(五)藥物預防
藥物干預為老年人心肌梗死預防的一種有效措施。首先,老年人應全面了解自身狀況,其需要老年人定期到院接受全面檢查,查詢是否存在誘發心肌梗死的異常生化指標或相關疾病,及時運用藥物進行干預,對于已產生動脈粥樣斑塊的老年人,做好動脈粥樣斑塊的預防工作尤為重要。當前,臨床多采血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方式對斑塊形成進行控制,此種治療方式安全性較高。對于存在心肌梗死風險的老年人,需盡早服用;對于伴隨血脂異常的老年人,可加用他汀類藥物降血脂,也可采取中藥輔助治療,中藥可選用患者更易接受的中成藥,如芳香問通類,此類藥物的作用為抑制斑塊形成、保護血管、防止斑塊破裂,代表藥物為麝香保心丸;再如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如丹參片、丹參滴丸等,此類藥物可發揮活血化瘀、防止血管堵塞的效用。
結論:對于老年人而言,做好心肌梗死的預防工作極為重要。老年人需從控制飲食、調節情緒、適度運動等諸多層面進行預防,要掌握心肌梗死發生征兆及緊急自救知識,及時就醫,從而減輕該病所產生的危害。
來源: 鄧媛英-廣東省中山市阜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