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事件是指因人群過度擁擠、秩序混亂,致使一部分人站立不穩而跌倒,造成人群相互拉扯、踩踏的惡性事故。踩踏傷是在踩踏事件發生時造成的人員傷害。踩踏發生有3個重要因素:人多、特殊地點、秩序混亂。

那么,如何避免踩踏呢?

1.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亂,不要奔跑,避免摔倒順著人流走,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否則,很容易被人流推倒。如果路邊有商店、咖啡館等可以暫時躲避的地方,可以暫避一時。切記遠離店鋪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傷。

2.如果已被裹挾到擁擠的人群中時,注意與大多數人的前進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試圖超過別人,也不要行動緩慢,更不要逆行。時刻注意避免被絆倒。一定要先穩住雙腳。一定不要隨意下蹲,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系鞋帶。遇到臺階或樓梯時,盡量抓住扶手,防止跌倒,避免自己成為踩踏事件的誘發因素。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例如路燈柱之類,待人群過去后,迅速而鎮靜地離開現場。發生火災、地震等災難時不能盲目地隨人流慌亂奔走逃生,以免被擠壓踩踏致傷。

3.當人群開始擁擠,互相沖撞,四周受壓,這時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胸部維持呼吸功能??捎脙芍鈸伍_平放在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間,以此保護胸部不受擠壓。如果有機會與人溝通,最好與周圍的人手挽手在胸前,共同抵御外來的壓力如有可能。最好抓住一件牢靠的物體,防止跌倒。當失去平衡,被推倒或已被擠壓在地,無力抵抗,應設法將身體蜷成球狀,雙手護住頭頸部,側臥于地面進行自我保護應一手護住枕部一手護住后頸,雙臂護住顳部和面部,身體屈曲,下肢蜷縮,側臥,切勿四肢散開做無謂的掙扎。如果沒有撕扯傷害,僅僅是壓迫,也可以把也可以屈曲雙臂握拳支撐在胸前的地面上,這樣可以保持一定的呼吸功能,延長受壓生存時間。

4.擁擠踩踏事故發生后,現場的人員一方面趕快報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

4.1報告 發生踩踏等群體傷害,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報告并向政府部門報告,以便展開有效的現場急救,盡量減少人員傷亡損失,積極展開自救、互救,優先救治重傷員。

4.2解除擠壓 在踩踏事件現場,人群相互擠壓在一起,不利于評估傷勢和進行急救。首先解除擠壓,即將壓在上面的患者移開,在移動患者的過程中防止傷勢加重。

4.3搬運原則 對于懷疑頸椎損傷的患者,應注意保持頭頸的中立位,避免頭頸部旋轉和屈曲。如發現有外傷,最重要的是及時制止威脅生命的大出血。

來源: 健康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