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秋風吹過希望的原野,喜人信息不斷從田間地頭傳來。9月26日,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獲25.1%,進度同比快1.2個百分點。正如習總書記在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所肯定的那樣,今年,我們克服去年北方罕見秋雨秋汛、冬小麥大面積晚播、局地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應對南方局部嚴重高溫干旱挑戰,實現夏糧、早稻增產,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
倉廩豐實的喜悅背后,是一次次躬身大地的艱辛付出,是一個個心血智慧凝成的動人故事。我們邀請四位種糧大戶、兩位農技人員,在他們的“糧”事里感受大國“糧”策,品味14億中國人對豐收的渴盼與信心。
讓更優質的稻米香飄萬家
講述人: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九月豐家庭農場負責人 肖建波
【一線講述·種糧大戶】
金秋九月,秋收正忙,我們九月豐家庭農場4000畝水稻豐收在即。
往年二三月份,我們就要準備春耕,采購肥料和種子了。可今年3月,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運送農資的車輛進不了村。就在鄉親們心里七上八下的時候,政府及時幫我們開通了春耕備耕綠色通道。肥料和種子全都按時送到田間地頭,滯留在外的鄉親也經過嚴格的防疫流程,坐著政府專車回到了村里,種糧一點兒都沒耽誤。我還幫周邊100多戶鄉親一塊兒采購了農資,為大家解了燃眉之急。
沒想到,今年六七月份,當完成育種、整地、施肥、插秧等工作后,連續陰雨天氣又給田間管理帶來了很大麻煩。
那時雨下得特別大。雨水倘若不能及時排出去,禾苗被浸泡超過3天,就會對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好在農業部門組織專家技術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我們科學管理、有效分水、及時排澇。
2013年,我們建設了“可視農業”示范基地,借助衛星遙感、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手段,通過大屏幕就可以看到作物的生長情況和測算數據。比如,綠色的部分表示長勢良好,紅色表示可能遭遇了病蟲害,這樣的精細化管理,讓我們穩產增收信心更足了。
今年,我有幸獲得了“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要帶著鄉親們種好糧,把更優質的稻米端上餐桌、香飄萬家。
(項目團隊:記者張勝、任爽、趙秋麗、馮帆、胡曉軍、王洋、禹愛華、李曉東、周洪雙、王勝昔、張士英、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蘆猛、李慶林、熊珵、劉小琴、周紅飛)
來源: 光明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