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典潔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審核:張潔利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副主任護師
我國狂犬病人群的分布呈現“三多”特點:農村地區病例較多;男性病例較多;青少年和兒童病例較多。
針對青少年和兒童病例較多的特點,學校和家長還需加強宣傳教育。家長和老師既要向學生申明狂犬病的危險性,讓他們避免近距離或在無家長帶領的情況下接觸動物;更要注意教育和引導方式,避免造成“恐嚇”效果,以免孩子在受到意外傷害后因不敢告知家長而錯過有效免疫接種時間,造成悲劇。
是否進行疫苗注射,是否在此基礎上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均取決于暴露的級別(也就是被貓、犬抓咬的程度)。
Ⅰ級暴露:接觸、喂養動物,或完整無損的皮膚被動物舔觸。
對于Ⅰ級暴露,清洗暴露部位,無須釆取預防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對Ⅰ級暴露中被舔的皮膚,應仔細鑒別皮膚確實沒有破損,只有在100%確認無破損的情況下才可以不處理。對皮膚上留有牙印痕跡,也不能麻痹大意,可能有肉眼難以覺察的皮膚損傷,狂犬病病毒有可能順著傷口侵入人體。對于肛門黏膜被舔者,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Ⅱ級暴露:裸露皮膚被動物輕咬或輕微擦傷、抓傷,但無出血。
Ⅱ級暴露者應立即接種狂犬病疫苗。
Ⅲ級暴露:一處或多處皮膚被咬傷、抓傷或黏膜被唾液污染,動物舔觸處的皮膚有破損,或暴露與蝙蝠相關。
Ⅲ級暴露者除立即接種狂犬病疫苗外,還需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貓、犬攜感染狂犬病病毒也有一定的潛伏期,即使是表面“健康”的貓、犬也可能攜帶狂犬病病毒,所以被“健康”的貓、犬咬傷或抓傷后也應遵從暴露級別注射狂犬病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的疫苗有:①人二倍體細胞疫苗,但價格昂貴。②原代細胞培養疫苗,包括地鼠腎細胞疫苗、雞胚細胞疫苗等。③傳代細胞系疫苗,包括Vero細胞疫苗。
我國市面上使用的主要是Vero細胞純化疫苗、地鼠腎原代細胞純化疫苗。
雖然目前狂犬病無藥可醫,但是在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后,及時進行疫苗接種,能大大降低發病率。
不是所有的醫院都儲備狂犬病疫苗,一般可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的醫療機構注射狂犬病疫苗。
暴露后預防的接種程序一般有5針法程序和2~1~1兩種。如有下列特殊情形,可適當調整劑次或劑量。
1.注射疫苗前1個月內注射過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2.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者;
3.接受免疫抑制藥(包括抗瘧疾藥物)治療患者;
4.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
5.暴露后48小時或更長時間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者;
6.被咬傷嚴重者。
1.盡量使用同一品牌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種,若無法實現,可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疫苗繼續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種。
2.疫苗接種前應充分告知受種者或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及后續接種時間,并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簽寫知情同意書。
3.肌內注射:2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于上臂三角肌內注射,2 歲以下兒童于大腿外側上1/3肌內注射。禁止在臀部注射。
4.當某一針次出現延遲1天或數天后注射,其后續針次接種時間按延遲后原免疫程序間隔時間相應順延,不需要重新開始接種。
5.可以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種其他疫苗,但優先接種狂犬病疫苗。
6.狂犬病為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無絕對禁忌證,但在接種前應仔細詢問受種者個體基本情況,如有無嚴重過敏史、其他嚴重疾病等。然而,即使存在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況,也應在嚴密監護下使用疫苗。如受種者對某一品牌的疫苗成分有明確過敏史,應更換無該成分的疫苗。
7.如再次暴露發生在免疫接種過程中,則繼續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種,不需加大劑量和劑次。上述免疫程序最后1劑完成后3個月內再次暴露,無須加強免疫。上述免疫程序最后1劑完成后3個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0和3天各接種1劑疫苗[1-2]。
實際情況中,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成功率達不到100%,存在免疫失敗的案例。科學分析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卻還是狂犬病發作,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把Ⅲ級暴露當作Ⅱ級暴露來處理,沒有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第二,可能和傷口處置有關,應該第一時間用流動水長時間沖洗傷口,如果傷口沖洗不徹底,也會導致狂犬病發作。
第三,也就是最有可能的,是在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機體還未產生抗體,而狂犬病病毒已先侵入中樞神經及大腦。因此,雖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等于沒有注射,仍然死于狂犬病。
暴露后規范地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狂犬病的發生,一般認為首針疫苗接種后7~14天,體內抗體能達到保護水平。要想知道接種的狂犬病疫苗是否生效,可從注射第1針疫苗算起3周后抽血檢查,查看是否有狂犬病病毒抗體。如果沒有查出狂犬病病毒抗體(陰性),就需要在當天、第7天再次進行注射,隨后再查狂犬病病毒抗體。如果查出狂犬病病毒抗體(陽性),表明注射的狂犬病疫苗生效了,也就是說對狂犬病已經有了抵抗力,一般就不會再患狂犬病了。
犬是人類親密的動物朋友,但它們也是狂犬病肆虐的根源,99%的狂犬病病例都是由犬介導的。
過去已消滅狂犬病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證明,無論是從保護人類健康的角度還是經濟的角度,犬的全面免疫都是最佳策略。
寵物犬主人應當按照規定為寵物犬注射疫苗,帶犬出行時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按規定使用引導繩,在規定時間和場所進行活動。
文明養寵是對寵物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社會對寵物的包容與寵物主人對社會規范的遵守不可分割。
附:不同的動物狂犬病的表現
犬:犬感染狂犬病病毒后潛伏期為3~6周。病犬初期表現為恐懼,行為明顯改變,出現怪食癖(吃土、咬木頭)。2天后進入興奮期,會出現攻擊人的行為,呈“惡犬”形態。典型的狂犬形象是“伸舌、紅眼、夾尾走,聳毛、流涎、不認人”。興奮期2~4天后死亡。
貓:與犬相似,多為狂暴型。表現為喜隱于暗處,叫聲粗糲,攻擊人。病程2~4天。
牛、羊、豬:同為狂暴型。表現為不安,撕咬自己被咬傷的部位,用蹄刨地,用角撞人或墻壁,嚎叫、磨牙、流涎,最后死亡。
要判斷咬人或攻擊人的動物是否患有狂犬病,應當將動物關在籠內飼養和觀察。如果該動物在7~14天不發病,則基本可排除動物患有狂犬病。如果出現異常情況,說明動物患有狂犬病,應予以捕殺,隨后深埋或焚燒,并將有關情況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上報。
特別注意:對患有狂犬病的動物提倡采用安樂死,不要用捆住宰殺或亂棍打死的方式,避免在打殺過程中人意外受傷而感染狂犬病。
參考文獻:
【1】殷文武,王傳林,陳秋蘭.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專家共識[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9,53(7):668-679.
【2】周航,李昱,陳瑞豐,等.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2):139-163.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