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鴻洋 北京亦莊實驗小學 一級教師
審核:錢 英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副主任醫師
79%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與所接觸的成年人有關。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反映出了家庭中夫妻的關系和家庭氛圍。錯誤的夫妻關系,常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
一、常見的錯誤夫妻關系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生活中,常見的錯誤夫妻關系有4種。
1.讓孩子見證或卷入“夫妻沖突”
這種家長,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就惡語相向,爭吵結束后,并不直接找配偶解決問題和沖突,而是向孩子傾訴和抱怨對方。甚至還會對孩子說,為了孩子才一直維持婚姻關系。
2.粉飾太平假裝“不沖突”
另一種家長認為自己“為了孩子可以犧牲一切”“我特別能忍,非常會裝”“我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我跟他在孩子面前絕對一團和氣”。
3.夫妻一方在家庭中缺位
父母一方工作繁忙,常年在外,每月在家時間可能1~2天。還有一些家庭媽媽放棄了工作,又當爹又當媽,有什么都是自己扛著,但依然得不到爸爸的認可。甚至孩子生病了,爸爸不僅沒有心疼媽媽忙前忙后,還責怪媽媽沒有照顧好孩子。
4.夫妻雙方在家庭缺位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生活節奏的加快,夫妻雙方在家庭中都缺位也不少見,尤其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父母忙于事業,就算孩子在身邊,但是每天筋疲力盡回到家,根本沒有任何時間關心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非常少。在家里,父母全身心投入各自的工作,不僅夫妻關系疏遠,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也是疏離的。
二、夫妻關系有問題,孩子長大會怎樣
父母之間的夫妻關系會給孩子留下終身的影響。前文提到的4類錯誤的夫妻關系,容易使孩子長大之后出現以下問題。
1.對親密關系產生懷疑
在孩子的印象里,父母之間只有爭吵和抱怨,雙方跟他講的也都是對方的壞話,因此在孩子的認知中,婚姻就是充滿了沖突、委屈和憤怒。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很多都會對婚姻產生懷疑,長大后都選擇不戀愛。還有些即使勇敢地嘗試戀愛,但由于從小沒有好的榜樣,他們在戀愛中也常受挫。
2.變得容易自責,甚至自我否定
父母對孩子說,之所以一直在如此痛苦的婚姻中忍受就是為了自己,這些孩子在幼年階段就形成的自責心態,將對他們未來自尊、自信和自我認可的建立造成極大的阻礙。
疏離的夫妻關系進一步導致父母一方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沒有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導致孩子容易否定自己,孩子覺得自己做什么都無法讓媽媽開心,是自己沒用、自己的錯。
3.對人缺乏基本的信任
父母在孩子面前假裝關系好,實際離婚了,在被孩子發現后,孩子會感覺自己被欺騙了,不再信任父母,也很難面對父母。他們會想逃離父母,但是,自己一個人又會感到孤獨,而且無法相信別人,因為連最親近的人都會欺騙自己,他們對其他人就更加沒有信心。
4.敏感不安和恐懼
由于父母極少投入精力在孩子身上,不注意孩子遇到了困難和挫折。這會直接導致一個人從此不再相信他自己的知覺和感受,也就是說,他不會再相信他可以是他身體的主人,無法再去感受愛,也不會與人相處,發展出敏感、警惕、恐懼、不安等這些原始的防御機制。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長大之后會懂的。殊不知,孩子心里早就可能千瘡百孔,長大以后甚至會習慣性逃離父母,這時候父母再后悔,就來不及了。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趁一切還來得及,父母得注意了
問題家庭的子女就一定沒有出路了嗎?也不是。只要父母改變一下看問題的角度,修改一下相處的方式,一切都還來得及。
夫妻之間相處,要多注意以下4點。
1.吵架時盡量就事論事,避免進行人格評判,如互相用侮辱性言語刺激對方。如果當時情緒難以自控,建議立即暫停。
2.讓孩子回避,還有孩子沒有評判對錯的義務,更沒有當父母“精神垃圾桶”的功能。為人父母需要保持清晰的界限,不要拉攏孩子,讓孩子為難。
3.如果真的決定為了孩子不離婚,那請努力修復你們的婚姻關系。如果不行,就盡量跟孩子坦誠說明父母存在的問題,再平和地分開,并且告訴孩子這不會影響你們對他的愛。
4.每個人都是多重角色的復合體,我們需要平衡這些角色,不能顧此失彼,有時間要多陪伴孩子。就算沒時間,也要爭取進行有效地陪伴,別缺席太多孩子的人生。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每位父母,其實都在盡他們的最大努力來養育自己的孩子,即使未達到自己的理想的結果,但也不能僅以此否認父母最初的努力和良好的意圖。對孩子正確的陪伴和關心,也需要家長掌握科學的養育知識。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