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鴻洋 北京亦莊實驗小學 一級教師
審核:錢 英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副主任醫師
國際上流行一個新詞,叫“直升機”式父母,就是指過度溺愛孩子、對孩子過度干預、過度保護的父母。
從孩子出生到上學、再到找工作、結婚,父母無節制的把精力和金錢投資在他們身上,認為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就要竭盡全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附加在孩子身上,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這樣的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時時刻刻盤旋在孩子的上空,監管他們的一舉一動,并隨時準備降落給他們提供援助,而且事無巨細,喜歡替孩子做各種決定。
在我國,“直升機”式父母居多,拼教育、為孩子付出所有的財力和精力的“海淀媽媽”和為了孩子可以放棄職場的“順義媽媽”都可以歸入此類。
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數出于對孩子未來及孩子成長的不確定性,對孩子的前景感到不安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因素。
“直升機”式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直升機”式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能常收不到令他們滿意的結果。
過度溺愛型家長沒有原則的滿足孩子,孩子長大后,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過度溺愛中的孩子,一切要求家長都會滿足,這會讓孩子沒有邊界感,覺得自己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這顯然違背了正常孩子的成長規律。
過度干預型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包括:兒童會產生對立情緒和抵抗行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覺得是被迫的,為別人做的,如“為父母做作業”“為父母考試”等;孩子的自律減少,覺得“沒關系,爸媽會幫我想辦法的”;孩子會不自覺的強化問題,“反正我干什么都干不好,干什么都不對,我就這樣吧”……
家長的管理權威和管理效率降低,家長管得越多、講得越多,孩子越是習慣性不聽。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另外,“直升機”式父母還會對孩子過度保護,總是緊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可能會讓孩子也很緊張,覺得做什么、怎么做都不對,最終孩子導致喪失自信、缺乏主見,在成長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對自己無所適從,抗壓力能力弱。青春期則更容易發生焦慮、抑郁、沾染網癮等。
適當放手也是一種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避免成為“直升機”式父母。正確的做法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弊,即使家長替孩子做的決定也不能有利無弊。家長要做的是告訴孩子,哪種選擇有哪種結果。這樣的經歷,才會讓孩子慢慢的成長起來。
高明的父母,是在孩子犯了錯或遇到失敗時,了解孩子失敗的感受,重視孩子的看法,從維護孩子的自尊、自信和根本利益出發,切實根據孩子的需要而提供建議和幫助,促進孩子的成長,提升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幫助孩子在失敗中找到峰回路轉的辦法,教會孩子把犯錯誤當作學習的機會,學習處理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成長為他自己最想要、最喜歡的樣子,這才是每位家長需要花心思準備的重要功課。希望我們的孩子健康的同時,更能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