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時節,和大家說說秋燥。秋燥不僅僅是皮膚口鼻干燥,而且合并秋涼之氣,還可出現涼燥感冒和咳嗽,表現口鼻干燥,無汗,頭身疼痛,干咳無痰,或少量白痰。
中醫認為,人體水分的調節分布,和肺的宣發肅降關系很大。夏季天氣炎熱,人體需要釋放熱量,在肺向外向上的宣升發散作用下,人體腠理疏松,毛孔開張,水分攜帶多余的熱量轉化為汗液向外排放。所以皮膚濕潤,口鼻也不干燥。到了秋季,由于時令的變化,天氣逐漸轉涼,人體為了保存熱量,肺的肅降收斂的機制就開始發生作用,控制或部分關閉了水分向上向外走的通道,水分不再充分向外排放。所以人的皮膚、口鼻黏膜、眼睛就會覺得干燥。這就是所謂的秋燥。
看來,在時常秋雨連綿的秋季,秋燥并不是天氣干燥所致,而是人體的調節機制在發揮著作用。
推薦幾個食療處方,幫你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
百合杏仁茶。適量百合、杏仁,加兩片生姜,熬水后加入蜂蜜,不但口感好,能緩解口鼻干燥,而且可以預防中秋之后天氣轉涼所致的涼燥咳嗽和感冒。
如果偏于眼睛干澀,可以喝菊花決明子茶,喝之前也可先用蒸汽熏熏眼睛,或者用這個茶水外敷,都會不錯的效果。伴有眼癢,癥狀稍重的,可以加入兩個蟬蛻一起煎水服,效果更佳。
沙梨去核加入蜂蜜蒸熟后食用,可以治療秋季頑固的燥咳。(李武強 三門峽武強中醫院院長、副主任中醫師)
來源: 大河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