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糖尿病患者如何過好。

簡而言之,兩個字原則:宜、忌。

**[**宜] **病的事,忘、散、淡。**創造快樂、寬松環境,用新的樂趣、知識豐富生活。不看前(衰老、疾患、死亡),不看后(傷害、疾患),不看左右(攀比引起的煩惱),只看眼前(樂活在當下)。學會抵制恐病情緒。即使檢查出了病,采取“既來之則安之”態度,積極治療。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與疾病作斗爭決心與信心。學會帶病生存,患者角色要扮演好。有病看病,沒病別找病。正確對待生離死別。

(1)病感不等于疾病

病感是指人感到不適的主觀體驗,正是病感促使人們去求醫;疾病是指人體的器官組織受到損害或有病灶,并有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的陽性發現。

病感與疾病都可使人們在工作、學習和一般社會生活中的適應能力遭受損害,即社會功能障礙。有時病感、疾病、社會功能障礙三者同時存在,但許多人可以只有其一而沒有其他表現。即使有病感和暫時性社會功能障礙,也不一定患病。

(2)要正確對待疾病

除了遺產,你還繼承疾病。患者由于身體素質的“自然滑坡”,大部分人都在走“下坡路”,并出現一些衰老現象,如易疲倦、新陳代謝降低等,這是自然規律。聯想到自己是否得了這個病或那個病,到底有沒有病,應該去醫院做檢查來確定;即使檢查出了病,也要正確對待,采取“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積極治療。

(3)正確對待生離死別

生如白天,死如睡眠。生、長、壯、老、死,這是人的生命必然要經過的歷程,是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一樣。年紀大的患者,一定要正確對待。人的一生就是從出生時手從攥緊拳,到中老年逐漸放松,再到暮年張開撒手的過程,也就是從出生時想掌握整個世界,到中老年逐漸掌握不住,再到暮年由它去吧撒手人寰的過程。出生是原創,成年是盜版,死亡是克隆。無疾而終,終其天年。對治不好的病,對癥治療,減輕痛苦。絕對不能因為病、老而傷感,還要繼續煥發“第二次青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大臣、文學家文天祥(1236-1283)《過零丁洋》)。“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唐朝大詩人李白(701-762)《擬古十二首》)。“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茍免,貪者不可以茍得也”(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1007-1072)《唐華陽頌》)。

[忌]

**1、健康事,忌過惦。**不要對自身健康過度關心。不為生活而養生,也不為養生而生活。要正確對待生命、生存、生活。雖然健康表現為不覺身體存在,有些患者病感常常比實際情況要嚴重,有一點不舒服,就念念不忘得的病。

病感不等于疾病,既可由軀體疾病引起,也可由心理社會因素產生,為擺脫困境、回避矛盾、求得別人的同情與照顧、得到經濟補償等心理社會因素原因,容易出現對患者角色的依賴,或患者角色習慣化,這樣就會妨礙疾病的好轉、健康的順利恢復。盲目不自覺或有意識地反復就診,進行不必要、有時甚至是危險的檢查和治療,至少要浪費很多錢財和時間。

**2、有病時,忌硬擔。**不要有病硬撐著、把真正存在的疾病不當回事。有病硬撐著,不自覺地維持著仍然健康的錯覺,只會將小病釀成大病,并且加速患大病的進程。你不理它,它偏要理你。

**3、不疑病,忌****恐感。**不要疑病、恐病。不要老想到“末日即將來臨”。恐病時,找知心朋友傾訴你心中疑慮、恐懼感,不要悶在心里,“憋”出病來。疑病、恐病是沒有益處的,只會增加心理負擔,加重疾病。

4**、依賴人****,忌****太纏。**不要太依賴別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程較長,可出現多種并發癥,對生活質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樂觀是養生的惟一秘訣,常常憂思和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體變成衰弱而有余”(俄國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3))。一定不要焦躁、緊張、悲觀。倚老賣老只會更老。

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不是一天就能得的了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食的方面就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這里只談及食部分中的主食。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在蔬菜、水果方面都會花樣翻新地選擇吃食,主食也一樣變著花樣做法,比如饅頭、花卷、發糕、烙餅、燒餅、面條、豆包、糖包、葷或素包子、餃子、米飯、米粉等,花樣看著很多,但吃的無非都是米面單一營養成分。

經常用五谷雜糧替換精米、精面來吃。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要傳承中國傳統食養藥膳文化,結合現代營養學科研成果,借助中國著名食品營養、食療養生、醫學專家學識,依托專業研究機構,按照五行理論、五色入五臟、食藥同源理念,節律養生與五色養生結合起來,尤其對于血糖、血脂異常人群具有非常有效的調養,食藥同源、同理、同用、同效,將優質原料壓扁成片的五谷雜糧,道地食材,配方合理,技術先進;米豆同熟,蒸煮簡單,營養豐富,口感醇厚,利于吸收,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分早、中、晚三餐,共含一二十種谷物,真正按照國人的膳食指南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付諸行動。

比如,目前市面上已有相關產品,五谷新主糧,好吃又營養。十全五谷飯,營養成分表中營養素蛋白質占30%,脂肪占8%,碳水化合物占17%,膳食纖維占51%,鈉0%。

糖尿病患者食之,疾病控制;糖耐量異常者食之,避免進展;健康人食之,遠離疾病。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