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物破壁機已逐漸成為廚房新寵,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問世那天起,關于它的爭論就從未終止。鐘意它的人對它愛不釋手,無論是做料理、打豆漿、榨果汁還是攪拌食材,都離不開它。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所謂“破壁”只不過是一種華而不實的宣傳噱頭罷了。
食物破壁機到底有沒有用?它真能讓食物的營養更易被吸收,還是純純的智商稅?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幾件事還需要先了解一下。
圖蟲創意
01
破壁機和榨汁機
“白馬非馬”
盡管不知道破壁后的食物究竟該是什么樣,但用過破壁機的人都樂于用“細膩”來形容食物的口感。其實,之所以食材會變得“細膩”,就在于破壁機采用了超高速電機來帶動不銹鋼刀片,在杯體內對食物進行超高速切割與粉碎。這個過程中就會打破細胞壁,將細胞內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釋放出來。
那么,破壁機和榨汁機是一回事嗎?關于二者的關系說法不一,不少人認為其中略有“白馬非馬”的意味。它們粉碎食物的原理頗為相似,只不過破壁機的馬達轉速更快,甚至可達每分鐘 30000 轉。從理論上來說,轉速越高就意味著食材被切割的粒度越細小,破壁效果越好。當然,普通榨汁和豆漿機也有一定的破壁效果,只是沒那么明顯而已,而且殘渣比較多,易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
圖蟲創意
02
食物破壁真的對營養吸收有所助益嗎?
關于破壁機,廣告宣傳里往往說它可以瞬間擊破蔬果的細胞壁,有效地釋放食物全部的營養,但事實并非如此絕對。大家要知道,廣告再豐滿,也難以彌補現實的骨感。
首先,通過破壁的過程,食物細胞內的營養成分得以釋放,但營養釋放與吸收可是兩回事!吸收的過程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破壁的過程中鐵元素釋放出來,但阻礙其吸收的草酸和植酸也同樣釋放出來了,結果可能還不如不破。
圖蟲創意
退一步講,即便不使用破壁技術,細胞壁上也存在很大的空隙,小分子營養物質是可以直接自由穿梭的。而且通過烹飪和咀嚼同樣也是可以達到破壁釋放營養的效果。再說,可不要小看我們的胃酸,它們的殺傷力足可以將細胞壁破壞掉。
另一方面,別忘了凡事皆有兩面性。在帶來方便的同時,無論榨汁機還是破壁機,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對營養素成分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分解和丟失。
03
破壁有無必要?
因食材和人而異
對于比較堅硬的、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例如堅果、谷類、雜豆等,咀嚼后仍無法充分消化、吸收時,采用粉碎和破壁的方法就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對于消化能力比較弱的人群來說,還真的可以備一臺。
圖蟲創意
而對于蔬菜和水果,個人并不建議使用這一類設備來加工。尤其是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中建議,每日應確保食用新鮮水果 200 - 350 克,果汁不能代替水果。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 1 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飲用果汁,1 歲以上兒童的每日飲用量也不宜超過 4 - 8 盎司[1]。所以,就蔬果而言,如果牙口還行,咀嚼功能尚可,當然是吃新鮮的更好。
04
網傳的食物破壁養生法
理性對待 切勿迷信
近年來一種“養生粉”比較流行,即將一些植物的種子、花粉等破壁后沖水喝,以此達到所對應的養生目的。對此,我們應該區別看待。
圖蟲創意
在黃瓜籽、芹菜籽、芝麻等植物種子中,礦物質和維生素普遍較高,對健康有所益處,但需要注意,并非所有種子都適宜大量食用,應慎重選擇。松花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元素[2],破壁后的松花粉更易吸收,但對其養生效果也不要盲目夸大,還應理性看待。
食物破壁在一定程度上細化了顆粒,對營養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有一定的助益。但過于精細化的加工,并非適合所有人。所以,對廣大消費者而言,沒必要盲目跟風,可以針對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食物加工類小家電。別忘了,在日常膳食營養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食物的新鮮和種類多樣化。
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 Melvin B. Heyman, Steven A. Abrams. Fruit jui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J]. Pediatrics, 2017, 139(6):e20170967.
2. 吳曉琴,劉杰爾,金成,等. 不同品種松花粉中營養素和非營養素比較研究[J]. 食品工業科技,2011,(1):273-276.
作者 | 張 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審核 | 吳 萍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臨床營養科主任
本文由“科學辟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