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典潔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審核:張昕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

只要有一個麻疹患者在封閉空間內咳嗽或打噴嚏,而同室的人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或沒有患過麻疹的話,幾個小時后,室內多數人將會從空氣中感染麻疹病毒。

得益于麻疹疫苗的成功研制和廣泛應用,這一恐怖程度堪比“天花”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已經迅速下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0—2020年,全球每年估計麻疹死亡人數減少94%,從1 072 800人降低到60 700人,估計避免了3 170萬例麻疹死亡[1]。

我國與全球其他國家共同致力于消除麻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報告麻疹暴發疫情起數和涉及病例數呈下降趨勢。

圖1 2016—2020年中國報告麻疹暴發疫情基本信息【2】

實現疫苗高接種率使人群免疫力維持在較高水平是實現消除麻疹的基礎。

在我國,麻疹疫苗是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也是免費接種的疫苗。

經過科學方法處理后的活麻疹病毒失去致病能力,但仍能激發人體內對麻疹的特異性抗體,這就是麻疹減毒活疫苗發揮免疫作用的原理。麻疹疫苗的預防率達95%~98%。

我國規定兒童共接種 2 劑次,8 月齡、18 月齡各接種1劑。

接種麻疹疫苗后的不良反應一般是輕微和短暫的。接種后24小時內,接種者的注射部位可發生輕微疼痛和壓痛,通常下2~3天內消退。接種后7~10天,少數兒童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及散在的皮疹,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無須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對癥治療。

研究表明,正確接種麻疹疫苗一旦導致血清陽轉,就能對大多數健康人群提供終身保護作用[3]。

未接種過麻疹疫苗或未患麻疹的人在接觸麻疹患者后,可采取應急接種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種球蛋白的方法進行緊急預防,接種時間越早越好。即使接種麻疹疫苗較晚未能控制發病,也可減輕癥狀,減少并發癥。

新生兒自母體獲得的免疫力只可維持4~6個月,之后隨時間逐漸下降,至9個月時消失殆盡。嬰兒接種麻疹疫苗的安全時間是8個月后,所以,6~8個月的嬰兒極易被感染,要進行特別看護。

因為麻疹病毒能耐受干燥和寒冷,所以,在冬、春季節,麻疹病毒很容易“橫行肆虐”。同時由于環境溫度低,人體的鼻黏膜對外界的抵抗力也相對較低。冬、春季節大多數人喜歡關閉門窗,這也會導致空氣不流通,不利于預防各種呼吸道傳染病。

麻疹病毒對熱、紫外線和一般消毒劑(乙醚、氯仿)都沒有抵抗力。因此,可以通過煮沸、日光暴曬及一般的消毒劑將其殺滅。

麻疹的預后與患者的免疫力強弱有直接關系。典型麻疹一般預后良好,年幼體弱、營養不良或合并其他基礎疾病者,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往往較重。但威脅麻疹患者生命的通常不是麻疹本身,而是腦炎、肺炎、心肌炎、喉炎等并發癥。

另外,孕婦感染麻疹病情相對較重。妊娠早期易引起自然流產和死胎;妊娠中、晚期易發生死產和早產,但一般不引起胎兒畸變;在分娩前不久患麻疹的孕婦可經胎盤將麻疹病毒傳給胎兒,使新生兒發生麻疹。

治療、護理不當,盲目使用退熱藥,也常會加重病情。麻疹患者通常在體溫38.5 ℃左右時出現疹子,體溫達到40℃左右時疹子才會順利出齊,病情即會好轉。麻疹第一階段的癥狀與感冒有些類似。如果誤將麻疹當作感冒發熱,較早應用退熱藥物導致疹子不出,輕則延長病程,重則并發各種嚴重并發癥,提高病死率。

圖2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麻疹第一階段(前驅期約3天)的癥狀有發熱,流涕、刺激性干咳、咽部充 血等感冒樣癥狀,眼結膜充血、流淚、畏光。最典型的癥狀是出現“麻疹黏膜斑”,即在患者口腔的頰黏膜處出現細砂樣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可以憑借這一特征初步區分麻疹和普通感冒。

此外還需注意,如果是患流行性感冒,也不宜第一時間服用退熱藥物。總的來說,當出現發熱癥狀時,不應盲目、草率地服用退熱藥物。

參考文獻

1.龔震宇,龔訓良.2000—2020年全球麻疹消除的進展情況.疾病監測,2022,37(6):861-862.

2.黎祺,李媛秋,馬超,等.2016—2020年中國麻疹暴發疫情流行特征與處置情況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1,42(10):1817-1822.

3.王真行,鄒力,徐冰. WHO關于麻疹疫苗的意見書.國際生物制品學雜志,2017,40(5):255-260.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