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雪 北京中醫醫院
審核:霍則軍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主任醫師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階段,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在大暑前后,暴雨頻發,暑濕之氣易乘人體肌膚腠理開泄、汗液增多之際而入,導致體內陽氣受損,心氣虧耗,極易引發中暑、熱中風、腸胃炎等疾病,故大暑時節注意養生很重要。
圖1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大暑是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春夏養陽”“長夏勝冬”,即助長夏季旺盛的陽氣,來克制和驅散冬天陰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比如大家熟知的三伏貼貼敷療法就是依據這個原理。此外,像某些地方在大暑時節都有喝羊湯、曬伏姜、喝伏茶等風俗,其中,喝羊湯、飲伏姜水可以祛除體內寒濕,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可謂事半功倍。喝伏茶可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圖2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大暑飲食需謹慎。夏天多暑多濕,腸胃的消化功能較為薄弱,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油炸食物,不宜食入大量冷飲。提倡適當多食用些清熱、健脾、利濕、益氣的食物,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人群的夏日食療佳品;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符合“苦入心”中醫說法,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
圖3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除此之外,和夏季其他節氣一樣,大暑時節要注意“養心”,通過打坐、聽音樂、下棋調整情緒,使心胸開闊,做到平心靜氣。冬藏夏伏,順應自然,不要逞強,莫動肝火,多休息,別熬夜。
圖4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以上就是大暑時節的養生之道,祝大家健康、平安地度過夏天。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