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聊城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段文增,本賬號獲授權代為發(fā)布。


朋友們,自然界中很多氣體對我們人類是有害的,如工業(yè)廢氣中的氯化氫、二氧化硫和甲醛氣體等,人們一旦吸入或者皮膚接觸它們都將產生嚴重的中毒反應。而且這些無色的氣體一旦釋放,將迅速擴散,導致嚴重的中毒現(xiàn)象,因此發(fā)展一個便利的快速的檢測環(huán)境中毒害氣體的方法非常重要。迄今為止,有一些傳統(tǒng)的檢測檢測大氣中毒害氣體的方法,如色譜法、共振拉曼散射、基于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電化學方法等。這些方法一般都要用到價格昂貴、操作復雜的大型儀器,而且使用這些儀器還存在穩(wěn)定性差和靈敏度低等缺點。因此,開發(fā)一種簡單的、高靈敏度和重復性毒害氣體檢測技術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

設計制備一些功能有機材料中的熒光傳感分子用于做成試紙條來檢測毒害氣體將提供一種簡單的,靈敏的,易操作和可重復使用的方法。在傳感分子中,具有分子內電子轉移的供體—受體化合物,因具有大的Stokes位移和易于調節(jié)發(fā)射的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我們結合本實驗室研究的[2.2]環(huán)仿分子(圖1)優(yōu)異的剛性結構和富電子特征設計并制備了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四種吡喃酮熒光探針,該熒光探針可用于檢測溶液pH值、溶液極性、液體黏度和毒害氣體等。

圖1. 功能熒光分子的結構

首先,該類熒光分子可用于檢測四氫呋喃、二氧六環(huán)和丙酮中的痕量水,對痕量水測定不僅能定量還可以在紫外燈下通過肉眼觀察,其檢測靈敏度為1.39-8.75 ppm,是目前報道的靈敏度最高的熒光化合物。

圖2 對痕量水,pH值和毒害氣體檢測譜圖。

該類熒光分子做成試紙條后可以直接捕獲和檢測常見毒害氣體中的三氟乙酸、氯化氫、甲酸、二氧化硫和甲醛氣體。且檢測情況分為兩種,一種為開始無熒光,遇到毒害氣體會產生熒光,遇到堿性氣體會熒光消失,且該試紙可以循環(huán)使用10次,循環(huán)過程熒光強度幾乎沒有變化。另一種為開始是黃色熒光,遇到毒害氣體會變成紅色熒光,遇到堿性氣體會重新變成黃色熒光,而且該試紙可以循環(huán)使用10次,熒光強度和熒光顏色幾乎沒有變化。同時我們也對該類探針識別機制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結構式中的羰基易與活潑氫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不同的熒光變化。

圖3 R = H時,試紙條對毒害氣體的熒光變化

圖4 R = N(CH3)2時,試紙條對毒害氣體的熒光變化

該類試紙條不僅可以檢測毒害氣體,而且因其遇到氣體后在固態(tài)中不同的熒光特性可用于數(shù)據(jù)加密解密和防偽材料領域。如圖5,圖a中,在測試條上寫上“LCU”,開始肉眼檢測不到到“LCU”,而用三氟乙酸蒸汽熏蒸后日光下觀察紙出現(xiàn)黃色“LCU”,紫外線觀察到強黃色 “LCU”。這就相當于數(shù)據(jù)堿性環(huán)境下可進行加密和酸性條件下可進行解密。圖b中,肉眼檢測“LCU”在日光下為淡黃色,紫外燈下為綠色,三氟乙酸熏蒸處理后,日光下變?yōu)槌壬?,紫外燈下為深紅色。用NH3蒸汽熏蒸后,“LCU”的顏色均可恢復。這可用于防偽材料。此外,該類試紙條均可循環(huán)使用10次,試紙上的“LCU”的存儲時間均可超過100天,氟乙酸熏蒸處理后?!癓CU”顯示時間為3天。因此該類化合物做成的試紙條在信息記錄領域具有加密和解密的和防偽方面的應用。

圖5**.** 不同的傳感試紙條在日光下和365 nm紫外線照射下用三氟乙酸和氨氣蒸汽熏蒸后的照片。

綜上所述,我們小組的研究工作主要專注于圖1中[2.2]環(huán)仿類功能熒光材料的設計和合成,用于解決科研和實際問題。如設計的[2.2]環(huán)仿類羅丹明熒光分子可應用于細胞內汞離子熒光成像檢測且得到了對汞離子的識別機制;[2.2]環(huán)仿類BODIPY熒光分子具有高分辨和長時間活體近紅外二區(qū)成像能力,可用于小鼠淋巴結成像和熒光手術導航;面手性BF2熒光分子可應用聚集放大CPL信號,有大Stokes位移,在液體和固體中均有中等強度熒光;軸手性熒光分子可進行酸堿氣體和溶液粘度熒光檢測等,這些說明了面手性[2.2]環(huán)仿熒光探針這類功能有機材料可產生多重熒光響應性能,可提升手性熒光探針的應用范圍和降低手性識別探針的使用成本,促進該類熒光探針分子識別的商業(yè)使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期待更多的同學加入我們,在功能有機分子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Honghan Ji, Wenzeng Duan,* Yanmin Huo, Wenjing Liu, Xianqing Huang, Yanlan Wang, Shuwen Gong. Highly sensitive fluorescence response of [2.2]paracyclophane modified D?A type chromophores to trace water, pH, acidic gases and formaldehyde. Dyes Pigm. 202****2, 205, 110491.

2. Kang Li, Honghan Ji, Zeren Yang, Wenzeng Duan,* Yudao Ma, Houting Liu, Huaiwei Wang, Shuwen Gong*. 3D Boranil Complexes with Aggregation-Amplifie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J. Org. Chem. 2021, 86, 16707-16715.

3. Wenzeng Duan,* Honghan Ji, Zeren Yang, Qingxia Yao, Yanmin Huo, Xuerui Ren, Jiaojiao Zhao, Shuwen Gong* Planar chiral [2.2]paracyclophanyl-based boron fluoride complexe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Dalton Trans. 2021, 50, 12963-12969.

4. Wenzeng Duan,* Kang Li, Honghan Ji, Yanmin Huo, Qingxia Yao, Houting Liu, Shuwen Gong. Axially chiral propeller-shaped spiroborates with aggregation-modulate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Dyes Pigm. 2021, 193, 109538.


導師簡介

段文增,山東大學博士,美國弗吉尼亞大學訪問學者,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有機合成化學,熒光功能有機材料的制備應用等相關研究工作。承擔獲批國家、山東省、聊城市等各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發(fā)表SCI論文40余篇;申請發(fā)明專利2項;招生專業(yè):有機化學。

來源: 聊城大學化學與生活科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