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章肇敏,食品科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每逢佳節(jié),都會有家人、三五好友相聚,這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

聚會,必少不了的一項——喝酒。

有人反感喝酒,當然很多人也喜歡喝酒,甚至一喝酒就停不下來。

據(jù)“深圳急救”微信公眾號消息——

春節(jié)7天假期間,深圳“120”共接警救治酒精中毒274人。

那么,為什么有的人喜歡喝酒,還會上癮?喝酒臉紅的人酒量更大嗎?喝茶、喝奶等這些做法真能起到解酒效果嗎?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喝酒為什么會上癮?

通常,市售酒類產(chǎn)品的酒精度都在0.5%vol(俗稱度)以上,被稱為飲料酒。

飲料酒有很多種,比如發(fā)酵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等)、蒸餾酒(白酒、白蘭地等)、配制酒和露酒。

有些人喝酒會上癮,其實主要是酒精在起作用。

酒精(學名乙醇)是一種非特異性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劑,它能起到短時興奮、舒緩緊張情緒等效果。

但如果無節(jié)制的攝入酒精,長此以往,會引起機體產(chǎn)生病理性行為綜合征(即酒精依賴征),表現(xiàn)出對酒精的使用不能自制,持續(xù)或間斷性的渴望喝酒,并在無法獲得酒精時會出現(xiàn)一些負面情緒和身體不適的癥狀。

而目前普遍認為,喝酒上癮和我們大腦獎賞通路的功能性紊亂有著密切的關系。

研究表明,飲酒時酒精能提高下丘腦分泌的神經(jīng)肽(如阿片肽類)水平,并通過對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和5-羥色胺(5-HT)等神經(jīng)遞質的影響,產(chǎn)生去抑制作用,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來獲得愉悅感,進而促使飲酒者反復去喝酒,產(chǎn)生正性強化作用。

隨著機體在酒精反復的刺激下,大腦獎賞作用的效果會減弱(即敏感性降低),造成機體產(chǎn)生“脫離”酒精后的不適感,產(chǎn)生負性強化作用。

長此以往,這種獎賞效果會在酒精的作用下達到新的適應狀態(tài),一旦不喝酒,就會出現(xiàn)焦慮、煩躁、失眠等中斷酒精后的不良反應,而在負性強化作用下,飲酒者就會不斷的想去喝酒最終形成對酒精的依賴。

酒大多比較難喝

可為什么還有人喜歡喝?

一般來說,度數(shù)越高的酒往往會更難下咽

因為酒精含量越多對消化道黏膜的破壞和刺激作用也會越大,比如產(chǎn)生辛辣感、灼燒感等。

但是,人們普遍喝酒的場合主要是在團聚、社交和慶祝時,這種短期、急性式喝酒的場景下,大腦多巴胺帶來的愉悅感容易強化人的情緒、烘托氛圍。

所以,即使再難喝的酒也可能會一飲而盡。

只是由于酒精度和其他成分的不同,各種酒的風味和適口性差異較大。

比如酒精度偏低的啤酒葡萄酒,酒體色澤透亮、有光澤,加上特有的一些揮發(fā)性風味成分,以及啤酒花帶來的微苦感、單寧帶來的收斂感等,這些綜合起來形成對感官的刺激,讓人們喜歡喝上一點。

而對于酒精度較高的白酒來說,酸、醇、酯等風味成分含量比較高,散發(fā)出來的酒香十分濃郁,也容易讓人禁不住想喝上一口。

由此,人們往往習慣于喝上一點小酒來表達愉悅的心情。

坊間還有一種說法,喝酒臉紅的人比臉白的更能喝,究竟是真是假呢?

喝酒臉紅的比臉白的人更能喝?

所謂能喝是指酒量大,而酒量的大小與喝酒后膚色的變化無關,主要和它們在體內(nèi)代謝速度的快慢相關,這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

比如一般男性比女性能喝,而酒精通過代謝從血液中被清除的速率大約是6-10g/小時,也是因人而異。

酒精在進入人體后絕大部分會在肝臟中氧化代謝,通過三種途徑先氧化成乙醛,比如在乙醇脫氫酶(ADH)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醛,然后再在乙醛脫氫酶(ALDH)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酸,隨后再經(jīng)過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喝酒臉紅(或上臉)的人主要是體內(nèi)缺乏乙醛脫氫酶或者活性比較低,短期內(nèi)體內(nèi)積累了過多的乙醛,表現(xiàn)為臉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毛細血管擴張而呈現(xiàn)出紅色。

而那些喝酒臉色蒼白冒虛汗的人,可能是因酒精攝入過多,機體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比如血壓下降等。

所以,喝酒后臉色變紅或是變得蒼白都說明身體代謝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應該避免喝酒。

喝茶、喝奶等解酒方法,真有用嗎?

酒喝多了容易產(chǎn)生頭暈、口干等癥狀,這時人們往往會去尋求一些解酒的辦法。

酒精進入人體循環(huán)后,主要依賴于各自肝臟的代謝能力去“解酒”,比如體內(nèi)ADH和ALDH的活性等。而胃排空率是酒精吸收的主要決定因素,因為大部分酒精是在進入腸道后被吸收的,比如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中吸收最快。

所以,在酒精沒被吸收之前采取一些措施,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喝酒前多吃一些含油脂多的食物,可以起到延緩酒精在胃中排空的速率,還能在胃中形成一定的“保護膜”來減緩酒精在胃中的吸收。

喝酒前多喝水或牛奶等含水量高的液體,也可以起到稀釋胃中酒精濃度的作用。

另外,喝酒后主要也是通過喝水等液體來解除口干的一些癥狀,但由于喝茶喝咖啡一般攝入的水量不多,而且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也能像酒精一樣能起到一定脫水的效果,并沒有喝水的解酒效果好

總之,喝酒后紅臉或臉色蒼白的人不適合喝酒,過量喝酒會增加消化器官(如肝臟)的損傷。

節(jié)假日聚會,如果是必要的喝酒場合,成年男性或女性每天攝入酒精不要超過25g或15g,而兒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不宜喝酒。

來源: 科普中國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