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恰第3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舉辦之際,特邀請參賽科技輔導員參與訪談,暢談參賽感想。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揮斥方遒!”感謝所有科技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教育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嘗試。

專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王超

第3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落下帷幕,細數起來這是我指導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第十年。這屆大賽與以往相同,依舊秉持著“科教興國”的初衷,踐行著“科普育才”的使命;又與以往不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形勢下轉為“線上”舉辦,實為大賽插上了遠程的翅膀。 作為一名身處祖國北疆的鄉村教師,從教二十多年來極少有走出草原學習的機會。教師如此,學生亦如此。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視野之窗”,我和我的學生們在一件件參賽作品上啟迪思路,在一次次參賽經歷中積累經驗。 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我們開拓視野和溝通交流的平臺,為我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也讓我深刻感受到“科技教育”任重道遠。十年來我一直積極鼓勵本地學生踴躍參賽,我指導的學生也在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其背后實則是他們科學素養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長。

雖指導學生們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但作為一名科技輔導員,參加比賽我還是第一次。我與入圍國賽的2名學生結伴而行,既緊張又喜悅,能和全國的“科創達人”、專家學者交流學習,此次大賽我們收獲頗豐。

8月16日我們參加了第36屆全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線上展示交流活動,活動分為“破冰活動”“學長說—我與大賽的故事”“科學家精神報告”“涵養優良學風主題沙龍”以及最終要的“專家在線指導”等活動內容。雖然是線上,但是活動內容仍然豐富多彩,無論是榜樣故事的展播,還是是專家的線上解答,都讓我們受益良多。

在許進副院長講到《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故事》時,我和學生們被感動、鼓舞、激勵,作為一名教師,我愿在創新教育的講臺上一直奉獻。 在專家線上指導環節,線上答辯嚴謹務實,流程規范,環節不少,質量不降。有專家對我的項目進行全面了解,也有專家提出了項目實用性問題,我從教育性、安全性和趣味性向各位專家解答我的設計意圖,并總結了實踐經驗,幾問幾答后,專家們為我的項目提出了寶貴建議,讓我在此后的應用中有了改進的方向。

疫情阻斷了參賽者線下共聚的腳步,卻阻擋不了師生們愛科學、學科學、謀創新、鉆發明的熱情,作為一名科技輔導員、一名人民教師,我將不斷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篤行不怠,將“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落實到教育教學中。

來源: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