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總有那么一群人,平時飯量很大,零食飲料一樣不少,但體型卻十分苗條。周圍的朋友們羨慕之余,也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你干吃不胖,是得了甲亢吧?!

納尼?寶寶飯量好和甲亢有什么關系?

又如一些經常健身,頸部肌肉發達的小伙兒,偶爾也會聽到某些不解風情的詢問:你脖子這么粗,別是得了甲亢吧?!

納尼?寶寶這明明是斜方肌好嘛?

——“我脾氣大!”

——“你甲亢啊?!”

脾氣大就是甲亢?

提起甲亢這一疾病,大多數人并不陌生,甚至對一些典型的甲亢癥狀,如干吃不胖、大脖子病和易怒等也略有耳聞。

但遺憾的是,多數人對甲亢等甲狀腺疾病的了解僅限于表面,而對甲亢的臨床診斷、危害及防范卻缺乏基本認識。

甲亢:你對它真的了解嗎?

甲亢即甲狀腺功能亢進癥(Hyperthyroidism),是甲狀腺合成與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引起神經、循環、消化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等現象的臨床綜合征。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甲狀腺(Thyroid)負責,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位于頸部甲狀軟骨即喉結下方,氣管兩旁,形似蝴蝶,猶如盾甲。

甲狀腺(圖片來自網絡)

而與甲亢相對應,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俗稱“甲減”)則是甲狀腺功能受損,使分泌至血液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偏低導致的臨床病癥

我國最近發布的《社區居民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甲亢患病率為1.3%(約為1700萬人)。其中,約七成甲亢病人需要服藥治療,甲減患病率為6.5%(約為8000萬人)。

又據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公布的《十城市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數據,北京、成都、廣州、貴陽、濟南、南京、上海、沈陽、武漢、西安等10個城市社區中高達6.5%的人口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包括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以下統一簡稱“甲減”),18.6%人口患有甲狀腺結節。由此可知,甲狀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上面提到的干吃不胖、脖子粗大以及脾氣暴躁易怒固然是甲亢的基本臨床癥狀,但是對健康人而言,基礎代謝率高、健身增肌或社會壓力大也往往是導致以上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

要想更加科學地判斷甲亢,還是要從甲亢的成因講起。

甲亢的表現:不只是干吃不胖

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表現因個體差異而不同,甲狀腺激素增多能夠促進能量代謝、降低膽固醇水平、增強脂肪代謝和促進葡萄糖的合成。臨床表現即為體重減輕

對于追求美食和又想苗條的愛美人士而言,飯量大又難長胖簡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患上甲亢似乎也能接受。然而,人體猶如一部精密調校的儀器,任何一個輕微的擾動都可能給儀器最終的表現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除了導致人消瘦之外,甲亢的表現還有很多:

甲亢的表現(圖片來自網絡)

高代謝癥侯群:疲乏無力、怕熱多汗、體重銳減。

精神與神經系統:多語好動、緊張憂慮、焦躁易怒等,偶有神情淡漠、寡言抑郁。

心血管系統:心悸、胸悶、氣促,嚴重者可引發心臟病。

消化系統:食欲亢進,多食消瘦,排便次數增加,稀便;老年患者食欲減退、厭食;更嚴重者肝大,肝功能異常,偶有黃疸。

肌肉骨骼系統:偶有上樓、蹲位或坐位起立不能,消瘦甚至肌萎縮,骨質疏松。

生殖系統:女性月經減少或閉經;男性出現陽痿,偶有乳腺增生。

造血系統:輕度貧血,白細胞偏少。

體征方面:甲狀腺腫大,脖子變粗,突眼等。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甲狀腺球蛋白共同參與。其中碘主要來自食物,經小腸吸收并運輸至甲狀腺細胞內,與甲狀腺球蛋白進行催化反應,二者形成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T3可以由T4轉化,其活性遠大于T4。

正常人體內,有兩種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下丘腦分泌)和促甲狀腺激素(TSH,垂體分泌),它們的含量需要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系統調節。甲狀腺收到TSH信號后,釋放T4和T3到血液,進入脂肪、肌肉組織、肝臟和胰腺,調節機體的代謝。

因此,在進行甲亢診斷項目時,檢測血清中TSH和甲狀腺激素T3和T4的水平,就可知甲狀腺素的最終含量,從而初步判斷甲狀腺功能是否存在異常。

甲亢的癥狀及危害

許多研究表明,環境及遺傳因素都可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按照病因可以分為:

甲狀腺性甲亢

這由甲狀腺自身功能亢進所引起,包括彌漫性甲狀腺腫(Graves病)、多結節性甲狀腺腫、自主性高功能甲狀腺腺瘤、碘源性甲亢和濾泡性甲狀腺癌。

Graves病最為多見,它是一種多系統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高代謝癥、甲狀腺腫大和突眼等。Graves病產生的自體抗體可以結合TSH受體,導致甲狀腺產生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研究表明雙胞胎中一人患病,另一人的患病幾率為17%-35%。

環境因素如壓力、感染、甲狀腺損傷、維生素D和硒缺乏等也是患病的因素。

碘作為甲狀腺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過多或者過少的含量,都直接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碘過量會引起甲狀腺腫大,碘缺乏區域的補碘后人群會有此癥狀。長時間的碘過量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與此相對應,碘缺乏會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血液中碘含量減少,通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負反饋調節機制,促進下丘腦TRH和垂體TSH的分泌,致使甲狀腺上皮細胞增殖,甲狀腺體積增大,最后變成甲狀腺功能性自主結節。

另外,孕婦孕期或者嬰兒出生早期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克汀病,主要表現為智力障礙、聾啞和生長發育遲緩。

如果不合理服用治療心律不齊的藥物碘胺酮,會誘發甲亢,或者會直接抑制甲狀腺的功能。

垂體性甲亢

由垂體分泌過多的TSH所致。多數由垂體瘤所致,少數由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所致。

伴性甲亢

一類是伴腫瘤甲亢,如絨毛膜上皮癌、肺癌和消化系統癌分泌類TSH物質,引起甲亢。

二是卵巢甲狀腺伴甲亢,卵巢畸胎癌中含有甲狀腺組織,若分泌甲狀腺激素過多時,會引起甲亢。

三是妊娠期甲亢,由于妊娠期間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甲狀腺增大。主要表現為怕熱、多汗、食欲增強、心率加快等高代謝狀態。

隱匿型或淡漠型甲亢

沒有明顯的甲狀腺腫大、體重減輕或突眼等癥狀,多見于老年患者。患者表現為神情淡漠、無活力、反應遲鈍、食欲下降和心律不齊等。分泌的甲狀腺激素過多,但血液中T3和T4較少。

除此之外,還有比較特殊的甲亢類型——甲狀腺風暴,甲狀腺極為活躍,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并發癥,該癥狀在住院治療的甲亢患者中的比例約為1-5%。主要表現為體溫上升、心律不齊、嘔吐、腹瀉等。其治療必須多管齊下,降低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減輕甲狀腺激素在末梢的作用等。

臨床上,可以通過甲狀腺131I攝取率、甲狀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測定(TRAb)和甲狀腺超聲檢查確定甲亢的分型。

甲亢的治療

如已確診甲亢也并不可怕,適當休息、避免精神刺激、攝入足夠熱量與營養等即可控制或治愈病癥。目前有三種基本的治療方式,其手段成熟,副作用小:

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丙硫氧嘧啶和甲巰咪唑,主要抑制甲狀腺過氧化物酶,阻礙碘氧化和酪氨酸的偶聯,抑制T4和T3的合成。相比之下甲巰咪唑治療有較長的半衰期、副作用較少且治療效果更好。

藥物治療比較保守,常用于治療Graves病,但對于治療毒性甲狀腺瘤和毒性甲狀腺結節伴甲亢沒有效果。

鑒于此種方法容易在停藥后反復,建議在服用藥物后4-6個月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若檢測正常則在2-3個月后進行復查。而且約有5%的病人產生瘙癢癥、關節痛和胃腸不適等副作用,也有極少數患者的會出現肝損傷。

放射性碘治療:利用甲狀腺高度聚碘能力和碘131釋放β射線的生物效應,通過甲狀腺組織內的電離輻射破壞腺體細胞,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釋放而治療甲亢。

此方法安全而且最具經濟效益,除Grave甲亢病外,各種類型的甲亢均適用。但處于備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慎用,雖然副作用極為少見,但是也約有1%的治療病人出現急性甲狀腺炎。

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切除大部分甲狀腺,直接減少甲狀腺組織而治療甲亢。適用于甲狀腺腫大并有較低的碘攝取率的甲狀腺癌患者,副作用主要是甲狀腺旁腺功能減退而引起低鈣血癥。

預防大于治療,對于健康的人群而言,預防甲亢的發生更為重要,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注意膳食中碘含量的控制,沿海地區勿過多食用碘,內陸地區飲食中適度補充碘。

保持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心情舒暢,精神愉悅。

多食消瘦的小伙伴就是甲亢嗎?其實,影響胖瘦的因素不僅僅有甲亢,更重要的與遺傳因素、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消化與吸收系統、神經與情緒因素、運動等等相關。

所以,甲亢并不是多吃不胖的保護神,也不是簡單地通過多食消瘦能確診的,它需要專業醫療機構通過各項生理指標等做出專業診斷。

參考文獻:

Simone De Leo, Sun Y Lee, and Lewis E Braverman. Hyperthyroidism.Lancet. 2016 August 27; 388(10047): 906–918. doi:10.1016/S0140-6736(16)00278-6.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